面馆的暖意
□刘 火
于这城市居住了近二十年,常常在想,坐落在长江之头的城市,为什么这般喜欢小面?
面就汤与干分,只有两种,即汤面与燃面;就辣与不辣分,即红面与白面。但是,宜宾人却把这极简的食品,弄成了五花八门又异彩纷呈的面条来。干的当数燃面。燃面可荤可素,素的,面条捞出锅时,用烧熟的清菜油和将面条一根根捋顺,决不粘连。然后放入极辣的辣椒、碎花生粒(用手工剁碎的)、碎米芽菜、碎葱等。这便是宜宾食品的招牌:宜宾燃面。干的也有白的即不辣的,如酱肉面、臊子面、卤肉面。无肉的叫素燃,有肉的叫荤燃。如果说某一食客不吃辣的,一定要先说,不然,燃面无辣便不叫燃面了。至于汤面,花样更多,红汤有,排骨、牛肉、姜鸭、鸡杂等,白汤有口蘑、炖鸡、龙凤、三鲜等。小街小巷,三两张条桌,窄窄一个铺面,便是一家面馆。稍大点的、稍有名气的面馆,铺面亮堂整洁。倘若没有汤、干、荤、素三、二十样的品种和口味,就不配开面馆的,在宜宾。
面馆于宜宾,犹如它的酒出名。其实,小面于市民来说,显然比酒更重要。一俟清晨,梳妆打扮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寻一面馆坐下,喊面、吃面。吃面的不含糊,不会天天总吃一种口味的面,卖面的几乎是人精。一家十来桌规模的面馆,一早晨要卖上个百十、两百来碗面,挤时还得排队。但是店家从来不会喊错。2桌,小燃一碗、牛(肉)、口(蘑)一碗,大鳝一碗;5号桌,大燃一碗,提黄(半生不熟即起锅)、不放葱子,小肥(肠)一碗,撇油(即汤要清淡);6号桌,生椒(牛肉)一碗,不要芫荽(即香菜),小口一碗,不要葱子……收钱的把面名喊出去,煮面的、跑堂的,绝少有错。我女儿念大学去成都已是十来年,吃不到宜宾面的精细,满腹牢骚。过年过节回家,一进面馆一定要吃两个味,而且是一干一汤。面馆的店家,比哪个酒楼的态度都要好。生客也好,路过也罢,门前收钱的立马就招呼道,坐嘛,吃啥子。走时,一定不会忘记说一声,走了哈,下回再来。面馆里,机关上班的、城里打工的、带孙儿孙女上学的,一个劲地催着店家,快点快点,上班要迟了,娃儿读书要迟了。于是店家一个劲地说,要得、要得。说时,一脸歉意。其实,从喊面到吃面,顶多也就三、五分钟。
若干年前,我在旅游部门谋生。曾想组织旅行社来一次活动:把来宜宾旅游的客人,或者宜宾本地人,来一次吃面比赛。比赛的内容,不是看哪个吃得多,是看哪个在一年时间内吃过宜宾的面馆多、吃过的汤味多。后来种种原因,这一宏大计划流产。当时这想法,一是由此造个噱头,以示宜宾旅游的“食”好,再就是宜宾的面馆真是多。我曾住过也最熟悉小碑巷、大碑巷,还有都长街,十二、三年,也没有家家面馆都去过。其实都长街大约不到500米,小碑巷、大碑巷平行且垂直于都长街的两条小街,加起来,恐怕不到400米。就在这不到1000米的三条街上,至少不下10家面馆。最出名的当数紧靠市委后门的那家。不过,我爱到一家巷子面馆吃。这家面馆的开间,说到底,就是一四合院进出街门的过道。在院子里的转角处,摆了两张小四方桌,六、七个小竹椅,在街门就摆了三两个矮木凳。厨间,就是过道。拥挤是必然的,但宜宾任一家面馆都有一个本领就是不会把面端错。再就是,这里能吸引吃客的,今天想来大约有二。一是这里的面比有铺面的每两少一块钱。别人卖燃面两元时(我刚到宜宾,燃面还卖一块五角),这家巷子面馆卖一块钱,汤面人家卖三块时,这家卖两块。后来,燃面逐渐涨到别人卖五块时,这家卖四块。二是,这家的清汤,也就是吃燃面的标配,随燃面上时,店家要给一小碗汤。这汤大都是酸菜汤。不过这家过道面馆,准备了两种汤,一是酸菜汤,一是豆汤。而且,任吃面的自己打。喝多喝少自便,喝一种还是喝两样也自便。这情形,是我从未遇见过的。不过,在我要搬家离开小碑巷的头两年,这家面馆突然消失了。据说,是因为市场整顿时不准人家摆。也许,任吃货们任意喝汤的面馆,从此不会再有。有那么几天,不再在那儿吃早面,真有些悻悻然的。
民以食为天,不只是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玄妙哲理与美好诉求,而是流入百姓血液里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得益于这座城市百姓的嗜好与口味,当然也得益于面馆的推波助澜。清晨,或晓阳冉冉,微风徐徐;或阴雨霏霏,大雾漫漫,走进面馆,有与不同口味的面食客们和谐相处,有新一天的期冀,真好!热气腾腾且花样繁多的面,是一日三餐的第一餐;嘈杂且拥挤的面馆,则是一天工作的出发地。
新闻推荐
乡村依法治理是国家治理结构的基础单元,对加强和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至关重要。近年来,宜宾市各级党委政府、政法部门综合开展乡村依法治理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矛盾纠纷隐患“多”、治安防...
宜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