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庄古镇的担当

大江晚报 2017-10-19 03:07 大字

中国古镇,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川南宜宾李庄,却给人一种别样的体会。李庄有十八条古街巷,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如果是来这里觅古寻踪,不如说是走进了一座抗战文化博物馆,因为,这里处处承载着李庄人在国难当头的时节,勇于担当的气魄。

1940年,日寇大军进犯,国土沦陷。内地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纷纷南迁。保护文化,就是保留民族的根基。当时上海国立同济大学辗转西南,五次搬迁,十分为难,落脚之处在哪里?这时,李庄的有识之士发来一纸电文给尚在云南的同大解难:“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个字,披肝沥胆,把民族大义和历史责任扛在双肩。

一个只有三千人的长江小镇,瞬间涌来了二万学子和文化精英。继同济大学之后,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都来李庄安营扎寨。九宫十八庙成了知识的圣殿,二平方公里的古镇抗战口号声此起彼落回荡不绝。寂寥李庄,三千年历史,从此,有了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完备教育体系。

正是人间四月天,我漫步在李庄的石燕街、席子巷、水井巷、禹王宫等处,窄窄的石板路,街两旁都是青一色一楼一底,穿斗木榫上覆盖着小青瓦的川南古民居。回想当年,国难当头日月无光,警报常响书声琅琅;街头巷尾吴语柔、德文香,川音如酒诉衷肠;抗战的呼声回荡在古街上的一线天。

我伫立在禹王宫,同济大学校本部旧址。昔日气场今犹在。364位学子脱下洋装、长衫在此宣誓,投笔从戎,奔赴杀敌疆场。其中有一位还是刚从德国留学归来的青年教授杨宝林先生。同济在李庄六年,有700多名学子从古镇毕业。为民族复兴播下了火种。

吸引我目光的岂止是作为古建筑的奎星阁、张家祠、栗峰山庄……在这些旅游景点,当年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董作宾、陶孟和、童第周等大师在这里传道授业。1943年初夏,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也在此讲学。从李庄走出的学子,之后成为共和国两院院士的有吴孟超、裘法祖、王守觉、卢佩璋等20多人。李庄的大爱不仅树立了一处精神圣殿,她用母亲胸怀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这里尽情地绽放着救亡图存的青春和热血。

归舟天际常回首,岁月如歌怀故地。此处最忆胜利日。72年前,庆祝抗战胜利万人集会在此地举行。偏僻古镇沸腾了,漫卷诗书喜欲狂。病中的林徽因乘着滑竿,在梁思成陪伴下笑逐颜开,神采飞扬。

昔日集会之地,今日已成花团锦簇的滨江广场。江上渔舟唱晚,岸畔奎星阁巍峨。老人们喜聚此地品茶、对弈、摆龙门阵。一片和谐的景象。最吸引我的却是两件雕塑:一尊铁锚,它立于三米高的花岗岩基座上。锚身坚挺厚重,墨黑如漆,庄严肃穆,颇为引人深思。它护国脉,神针定海,抗战精神永存。另一尊是风帆造型,它灵动、飘逸,彰显了李庄功在千秋的别样风彩。

车离李庄,一路穿过阡陌田园。我一直在想,人世间的一切终将都会消失,不会消失的只有思想和灵魂,她会历经时光的淬炼像宝石一样熠熠闪烁,光茫万丈。我敬畏李庄,她的精神将会代代相传,因为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魂,她嵌在历史的深处。

□李先明

新闻推荐

宜宾“八张清单” 构建党内监督的责任体系

唐浪生研读《党内监督条例》。宜宾的“八张清单”明确,责任不能只是“一把手”一个人担,全体党员、干部以及各级各部门包括最基层,都应该担起责任。“清单内容简单明了,一看就清楚,在什么职位...

宜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