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 片区发展 集成示范 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宜宾日报 2021-12-22 01:00 大字

(上接第一版)

记者:总结用好“后半篇”文章的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机遇,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展特色产业?

陈元华:南溪区坚持以提升发展质量为目标,着力“产业成链、基地成园、品牌成名”,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一是推动农业特色化。紧扣全省“10+3”、全市“5+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以酿酒专用粮为主导,林竹、早茶、生猪、稻鱼为支撑的“1+4”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现已发展酿酒专用粮18万亩、竹林基地10万亩、茶叶基地3万亩,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58个。二是推动基地园区化。坚持以点带面、连点成线、全域推进,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实行农业园区“园长制”,推广“大园区+小业主”模式,重点打造“一区六园”,成功培育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区2个、区级园区6个。三是推动产业链条化。按照“工农互动、三产融合”思路,依托宜宾酒类食品园区,坚持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培育起“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一把豆子到一块豆干、一根竹子到一张白纸、一头生猪到一个产业链、一片绿叶到一杯香茶”五大产业集群,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14.4%,居全省56个中高收入组区县第1位。

记者: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南溪区如何优化空间规划,做大中心镇,提升中心镇的辐射作用,提高民生幸福指数,有何经验?

陈元华:中心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做大中心镇。一是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在两项改革之初,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目标,按照顺向优化、发展导向、中心集聚、因地制宜、底线管控的原则,结合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初步设立南溪街道、裴石镇、大观镇、仙临镇4个中心镇。二是推进民生服务“易可得”。我们紧紧围绕中心镇,投入30亿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86个民生项目,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公共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比如,我们在中心镇建立起消防站,消防车在40分钟内就能达到片区内所有村;在中心镇设置公安政务服务分中心,配备身份证自助申领机等智能终端,实现“一窗式”全科办理,让群众不进城就能办成事。三是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百姓腰包鼓起来,提高民生幸福指数,我们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发展好中心镇特色产业。在大观镇重点培育以早茶、葡萄、旅游等为特色的农旅产业,在仙临镇重点培育以酿酒专用粮为核心的现代特色农业,在裴石镇重点培育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现代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记者:下一步,南溪区如何进一步谋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陈元华:下一步,南溪区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规划引领,抓实“四大任务”,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一是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四级体系。结合乡村国土空间片区规划,计划构建“片区综合党委—镇(街道)党(工)委—中心村联合党组织—其他基层党组织”四级体系。同时,为每个中心村配备“三个一”人才队伍(下派1名年轻干部、配备1名政法干警、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为片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科学编制“镇村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坚持多规合一思路,以片区为单位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产业、城镇等因素,有序启动镇村两级片区规划编制,力争在明年6月份完成镇级片区规划编制工作,2023年底完成村级片区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全面落实四大任务。抓实“改革赋能”,全力推进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等5项省级试点工作,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强化“项目攻坚”,统筹推进175个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项目建设,补齐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短板。聚焦“三产融合”,培育壮大五大产业体系,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注重“末端治理”,在城市社区探索末梢网格化治理模式,建立小区党小组,对小区业委会进行组织化管理;在农村实行“院长制”管理,提升集成治理水平。

新闻推荐

南溪区财政局 两项改革“后半篇”财政专班化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本报讯(刘艳黄亮)为切实把“前半篇”改革成果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南溪区财政局成立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财政专项...

南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溪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