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建设:点燃宜宾高质量发展“智力引擎”

宜宾日报 2021-01-21 02:19 大字

△大学城拔地而起。本报记者 王宇 摄△在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举行的大学生品酒比赛。本报记者 王宇 摄△宜宾科创中心。本报记者 王宇 摄△四川大学宜宾研究生院。本报记者 何川 摄

□本报记者 黄铄然

“十三五”期间,宜宾“双城”建设交出了闪耀的成绩单:

全市高校由“十二五”末的2所增加到12所,在校大学生由2.5万人增加到7万人,均跃居川南第一、全省前列;

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开园,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宜宾同济大学汽车研究院、宜宾林竹产业研究院等12所产研院和欧阳明高、邓中翰2个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

在“双城”的推动下,宜宾发展拥有了全新的“智力引擎”,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58%,宜宾成为国家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产教融合型试点候选城市。

人才优先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从无中生有到强势崛起,宜宾“双城”建设正是“宜宾速度”的真实写照。伴随着“双城”的发展壮大,宜宾吸纳和聚集了大量人才。

市政协委员胡明镜认为,“双城”建设为宜宾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特别是汽车、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下一步,宜宾要继续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点燃人才引擎,释放创新活力。

市政协委员田伟在视察宜宾三江新区时感叹,宜宾近几年发展确实是翻天覆地,“目前宜宾市大学城对各专业人才的引进及培育比较多,但服务于产业的高端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商业服务人才体系还比较欠缺,建议出台一些商业服务领域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商业服务人才入驻宜宾。”

政企校合作 探索学教研产城融合创新发展

以产业带教育,以教育促产业,如何探索学教研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有效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生态链,为产业发展持续赋能?

“双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市人大代表刘建表示,建好“双城”,能吸纳集聚更多高素质人才,优化市民结构,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宜宾三江新区高质量发展,实现产教研深度融合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开创新的业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下一步,建议搭建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并配套资金倾斜等扶持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充分发挥科教对宜宾三江新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市政协委员许磊说:“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大学城很多相关专业都是与宜宾的新兴产业相辅相成、紧密结合的,对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下一步,应在科技研究、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下大力气,做实做强做优‘双城’建设工作。”

“从构建现代服务强市而言,‘双城’建设不仅改变和提升了宜宾市原有的消费层次和结构,还壮大了消费群体,转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方式,对城市消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市政协委员曹杨表示,下一步建议在丰富多元化消费供给上发力,通过政府的政策引领、支持,招引更具前沿消费和现代消费的项目如欢乐谷、国色天香落地,以更开放的姿态培育消费产业。

辐射区县 带动区县教育高质量发展

随着大学城、科创城的拔地而起,“双城”建设正逐渐成为宜宾新的教育高地,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涌入,如何更好地利用“双城”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县(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之一。

市人大代表熊春秀表示,未来宜宾“双城”建设可以创新办学模式,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更多名师名校来宜宾市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相关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根据宜宾三江新区发展需求,引进高端职业技术学校,精准设置与宜宾新兴产业相关的配套专业,加快建成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

市人大代表周成骏表示,宜宾“双城”建设成果应该着力于辐射周边,带动周边县(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宜宾高职园区建设在南溪区落实落地,同时加大对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建议加快推进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搬迁,积极支持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新建市属本科院校,加大政策力度,引进一批应用型高校,加快建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赢、有特色的高职园,构建形成‘双城、三园、四基地’为载体和支撑的发展格局。”谈及“双城”建设未来发展,市人大代表陈林建议。

新闻推荐

白沙湖水街 三江新区的“网红夜市”

□本报记者李美琪“这是白沙湖水街的锅盔,5元一个,太好吃了,过两天再去逛,约吗?”12月14日晚,南溪区服装个体户周女士在朋友圈...

南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溪区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