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变”改革趟出一条致富路 南溪区大庙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探索
[摘要]——南溪区大庙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与探索
□谢明春
大庙村位于南溪区刘家镇东北部,幅员面积2.68平方公里,总人口562户182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78人,2014年被识别为省级贫困村。多年来,大庙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土地撂荒严重、村民思想保守、环境脏乱差、产业发展落后、缺乏集体经济收入,是一个典型的无资源、无支柱产业的贫困村、空心村。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南溪区率先在刘家镇大庙村进行先行探索、先行试点、先行突破,先后通过“打捆流转、分类盘活、公司管理、产业引导”等方式,着重将“撂荒山变为金土地、闲置房变为经济房、空壳村变为百万村、贫困村变为示范村”,成功引导村民走上致富发展道路。
打捆流转,将“撂荒山”变为“金土地”。针对农村土地碎片化严重、在家劳动力不足、缺乏专业化水平经济效益不高造成耕种撂荒突出的现象,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作为主体,统一负责从农户手中打捆流转土地,实现“一个口子”推进土地连片流转,为引进业主规模化发展产业创造条件。大庙村在深入调查摸底基础上,广泛宣传动员,以农户自愿为前提,按照耕地500元/亩.年、林地(荒山)400元/亩.年的价格,从农户手中集中连片流转荒山、耕地、林地1780亩,用于发展雷竹、玫瑰等特色产业,预计丰产后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带动周边石塔等周边3个村统一流转荒山发展九叶青花椒2000亩,昔日的荒山荒地正逐渐变成金山银山。
分类盘活,将“闲置房”变为“经济房”。盯住宅地基改革重点,针对“一户多宅”历史遗留闲置的房屋,按照50元-150元/m2的标准进行腾退,已累计腾退35户5439.36m2 ,建成大庙记忆馆、村广场及村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节约建设用地指标4.81亩,增加集体资产约200万元。针对“一户一宅”闲置的房屋,根基房屋结构和旧损程度,按照1元-2.5元/m2.月的标准进行租赁,村集体公司与其签订30年的租赁合同,将租赁农房进行维修维护或重建,部分用于公益事业用房,部分作为经营性用房,目前已租用房屋9户1637 m2,并成功引进四川金骑仕公司建设文心书院、桃溪别院等经营场所。针对永久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资格权的农户,制定宅基地补偿标准,并再按户籍核定人口给予一次性补偿,把收回的宅基地依法变更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入市交易,有效缓解了农村建设用地不足的难题,让沉睡的资源焕发活力。
集体经营,将“空壳村”变为“百万村”。立足大庙作为贫困村、缺乏集体经济收入的实际,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机遇,采取“支部书记+村社干部+农户+专业技术人员”公司化运营机制,依托集体公司,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发展产业。村集体公司通过土地入股、转包等方式参与产业项目,并负责协调矛盾纠纷,让业主不直接面对农户,避免了企邻纠纷多、协调难度大的问题,增强了项目业主的投资热情;对于土地入股部分,村集体公司按不低于入股资金10%的占比进行分红;土地转包部分通过获取流转金差价,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公司结合业主用工需求大、劳动力难组织、出现纠纷难解决的特点,在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村集体公司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强的优势,找准结合点,主动为业主公司提供劳务派遣服务,并收取10%的派遣费,得到项目业主的充分认可和接受,实现了业主公司和村集体公司双赢。预计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00万元以上,到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00万元以上,成功实现从“空壳村”到“百万村”的蜕变。
产业致富,将“贫困村”变为“振兴村”。始终将产业兴旺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深入开展敲门招商、以会招商、以商招商,有效拓展延伸产业发展方向。引入成都旺达瑞公司,以大庙村为核心,与松林、石塔等村共同发展雷竹3000亩,玫瑰基地200亩,引进宜宾纸业发展原料林科技示范基地500亩,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飞地项目模式,与大池村联合建设能繁肉牛养殖基地1个,推行“专合社+基地+贫困示范户+散户”的肉牛“兜底回购”养殖模式,2018年出栏肉牛128头,带动4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引进德康公司共建德康专业生猪养殖场2个,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所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作为全区压茬推进的第二个乡村振兴示范片核心区域,大庙村通过“四变”改革取得了土地增值收益,分享了改革红利,提高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成功实现从“省级建制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作者系南溪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宇)近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溪区白酒产量占全市的25%,年产能突破10万吨,在建产能4万吨,今年1—11月全区白酒产业实...
南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溪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