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老年人信息数据入库全省领先

宜宾晚报 2018-06-26 13:09 大字

近日,记者从宜宾市老龄办了解到,宜宾市老年人信息数据入库目前已完成97%,在全省领先,实现高龄补贴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化、操作智能化。

老人信息一目了然

记者近日在宜宾市南溪区罗龙街道仙源社区老年人基本信息采集表中看到,收录的信息分为55-60岁、60-70岁以及70岁以上3个年龄段,除老人的姓名、年龄等个人基本信息外,还记录了老人的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精神状态等信息。老人患有何种慢性病,日常生活习惯有哪些,对哪种社区服务感兴趣都清清楚楚。

据南溪区罗龙街道仙源社区书记周进介绍,该信息库的老年人信息,由社区常职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居民小组长和网格员组成信息采集队伍,分小组对辖区内住户逐一进行入户调查,通过进小区、进楼院、进家庭等形式入户调查所得,然后由社区工作人员登记输入电脑。目前,南溪区55周岁以上老年人已录入83500余人。如今,要想了解老人们的信息,只需登录网页查询,每名老人的年龄、收入、居住情况、健康状况等一目了然。

32万人领高龄补贴

2009年,宜宾市率先在全省对90—99周岁高龄老人执行高龄津贴制度。2015年,高龄津贴制度实现全市80周岁高龄老年人全覆盖。目前,宜宾对80至8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200元高龄补贴金;90至99周岁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200元高龄补贴金;百岁(含)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6000元高龄补贴金、重阳节发放1000元节日敬老金、每一位百岁老人家庭发放1000元敬老家庭奖励金。

据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自2015年全市建立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普惠制度以来,宜宾累计发放高龄补贴金9760.72万元,惠及高龄老人32.68万人。

智能化监管发津贴

市老龄办主任任敏玲介绍,过去高龄补贴的登记全部依靠人工造表记录,但随着全市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工登记的精准性、时效性已经跟不上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确保及时将高龄津贴发放到老人手中,市老龄办在全省首家开发高龄补贴信息系统,解决老年人验证身份证难、年龄和发放标准不匹配等问题,防止虚报冒领、人工发放遗漏等现象发生。

据悉,为加强对全市高龄津贴资金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全市高龄津贴发放,2014年市老龄办向市科技局申报了开发宜宾市高龄补贴管理系统,2017年4月,宜宾市正式启用高龄信息补贴管理系统,并成功将该系统接入四川省老龄信息管理平台,建立起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数据库。

从人工登记升级到指纹信息采集,能准确无误地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金。老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老年人档案采集规范、补贴对象机制化筛选、审核审批精准化实施、发放统计流程化推进,真正实现高龄化补贴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化、操作智能化的目标。

新闻推荐

南溪白酒转型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王宇)昨(18)日,位于南溪罗龙工业园区九龙食品功能区的双龙井养生庄园内热闹非凡,一坛坛白酒被盖上封坛红布,送进酒窖...

南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溪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