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需要“沉住气”
□唐宝民
著名学者王叔岷是四川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194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那年秋天,他兴致勃勃地到研究所所在地的四川南溪县李庄报道,到达李庄后,他先拜见了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傅斯年问王叔岷:“你想研究什么课题? ”王叔岷说:“《庄子》。 ”傅斯年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 ”傅斯年的这句话说得王叔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按他的理解,多发表文章是自己实力的体现,为什么研究所要规定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也不敢和傅斯年争辩什么,只好按照傅斯年的要求去做,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二十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再回想初到研究所时傅斯年对自己提出的“进所三年不得撰文”的要求,忽然就明白了傅斯年的良苦用心,原来,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做十年冷”,只有心无旁骛地潜心做学问,才能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
目录版本学家牟润孙曾师从历史学家陈垣先生,陈垣先生经常在学术方面对牟润孙进行指导,据牟润孙回忆说,陈垣先生也不主张乱发表文章,陈先生说:“写学术文章,不可不力求慎重,对一个问题没有研究成熟,就拿出去发表,将来极可能有悔其少作之感。 ”悔其少作一词,语出自汉代杨修的《答临淄侯笺》:“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是指不满自己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明史·文苑传二·徐桢卿》中也类似的记载:“(桢卿)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很多名家也曾提到过类似的感受,说是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文章,感觉写得太浅了,有些不好意思再拿出来让大家看,所以,在编辑出版的时候,往往就把这些不成熟的作品撤掉,鲁迅先生在 《序言》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 ”由此可见,随便发表文章,既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应该引以为戒,以免将来产生“悔其少作”的感慨。
1978年,钱理群入北大读研,师从王瑶先生,一入学,王瑶先生就语重心长地对钱理群说:“钱理群,我知道,你已经39岁了。年纪很大了,你急于想在学术界冒出来,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劝你要沉住气。我们北大有一个传统,叫做‘后发制人\’。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传统是强调厚积薄发。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做学问,好好地下工夫,慢慢地出来。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有源源不断的后劲。 ”1981年,钱理群毕业留校任教,王瑶先生再次对他说:“钱理群,你现在留校了,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地位。因为你在北大,这样,你的机会就会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诱惑也非常多。这个时候,你的头脑要清醒,要能抵挡住诱惑。很多人会约你写稿,要你做这样那样的有种种好处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写,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写,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数,你主要追求什么东西,然后牢牢地把握住。利用你的有利条件尽量做好,充分发挥。其他事情要抵挡住,不做或者少做,要学会拒绝。不然的话,在各种诱惑面前,你会晕头转向,看起来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声也很大,但最后算总账,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东西丢了,你会发现你实际上是一事无成,那时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钱理群把王瑶先生的教导记在心中,时时提醒自己不要浮躁,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术上,终于成了一个著名学者。
怀着谨慎的态度去写作、去发表文章,是一个写作者务实精神的体现,因为决定一个人在文学上的成就的,从来就不是文章的数量,而是文章的质量。如果按照数量来决定的话,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当属乾隆皇帝了,乾隆酷爱写诗,一生写了数万首之多,但我们现在能记得他的哪首诗呢?别说一首,就连一句都没能流传下来;再看一下唐代的张若虚,张若虚流存于世的诗实在少得可怜,然而,他却是名副其实的伟大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不随便发表文章,不盲目追求发表数量,其实就是一种“沉住气”的境界,做学问尤其需要“沉住气”,面对一个浮躁的时代,只有拥有“沉住气”的境界,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因此而抵达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新闻推荐
△近日,位于南溪区罗龙工业园区的四川普瑞斯生物科技工人正在对一批医学用品进行包装。据悉,四川普瑞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医用事高分子材料制品和生物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销...
南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溪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