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当创客 研发豆浆机器人 颜值高还会“说话” “不为赚钱,只为年轻时的诺言”
邹属民
邹属民研发的机器人
人物档案
姓名:邹属民
年龄:75岁
爱好:发明
从投币口投入3块钱硬币,1名身着粉红色上衣、系着纱巾、面容姣好、长发披肩的美女会先道一声“欢迎光临”,然后将右手铜壶里的豆浆,倒进事先准备好的纸杯里递给顾客。这个会讲普通话的“美女”被称作“豆浆西施”——她不是真人,而是75岁的泸州老人邹属民研发的第二代机器人。
四年前,71岁的泸州老人邹属民研发出第一代石磨机器人,引发了央视《我爱发明》节目的关注,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四年间,老人先后研发了能磨豆花、剁辣椒、捣糍粑、迎宾客等多种用途的人形机器人。过去两年,全国销售近100台,营收超过300万元。如今,邹属民研制的最新版“豆浆西施”机器人已成“网红”,再次引发关注。
结缘机械
老来研究机器人
现年75岁的邹属民原是宜宾南溪县人,因老伴是泸州人,邹属民后来迁到泸州居住,也把他的厂房建在了龙马潭区迎宾大道二段。
据邹属民介绍,1963年他考上了成都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68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宜宾电声器材厂。此后因为宜宾酿酒工业需要,邹属民被借调到了五粮液酒厂工作,先后从事过自动洗瓶机、自动灌装机、自动贴标机等研发工作,此后下海前往海南经商。
“我一生与机械结缘,家人都去了成都,我为了搞发明创造,就一直留在泸州打理工厂。”邹属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搞发明,既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晚年乐趣,而是为了实现年轻时许下的诺言。邹属民回忆,刚读大学时,他与另两个不同研究方向的同学结拜为三兄弟,发誓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立志为国家搞发明创造,实现自动化,因此三人决定更改名字,以“从属于民”立志,分别改为袁从民、邹属民和周于民。
邹属民称, 过去几十年里,他为了搞机械自动化研究,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12点或第二天凌晨1点才会睡觉,一辈子从来没有睡过中午觉。四年前,邹属民发现街头的豆浆机打出来的豆浆品质不大好。“我就想能不能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结合豆浆的传统制作工艺,研究出可以磨制豆浆的机器人。”2014年10月,画图上千张,用时两个月,第一代石磨机器人面市。他把机器人放进位于龙马潭区的餐厅,办了一个“机器人”餐厅,引来众人围观,还引来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媒体关注。邹属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实验多次
机器人开口“说话”
在龙马潭,邹属民有两个小型的加工车间,工人共有十多名。其中一个车间加工第一代机器人,另一个车间加工他刚研制出的第二代机器人。新车间里,石磨机器人和豆浆机器人并排陈列,两个机器人外形酷似真人,推磨的是“男人”,卖豆浆的是“女人”。
启动电源,在投币口里投入三块钱硬币,“推磨哥”和“豆浆西施”就开始工作了。从磨豆子到喝上热气腾腾的豆浆,只用了10多分钟。据邹属民介绍,这对“夫妻”机器人,占地面积只有0.5平方米左右,是第一代机器人的1/10左右。“第一代机器人一个推磨,一个添豆子,占地近6平方米。”跟第一代机器人的区别,还在于它们能够开口“说话”。“机器人说话时声音和口形一致,还有眼部动作。”邹属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研发中最难的就是让机器人开口“说话”。为了让机器人说话时语速和口形一致,他实验了近百次,才调试出满意的效果。
为了尽量做到仿真,光是“欢迎光临,请品尝机器人现磨豆浆”这句话,邹属民就寻找了近十名大学生录制。
行销全国
研发多个品种
四年间,邹属民名气越来越大,有不少客商慕名而来。为了保障充足的货源,邹属民要求工人必须保证至少有五套库存。同时根据各个客商的需求,邹属民又研发了迎宾机器人、剁辣椒机器人、捣糍粑机器人等多个品种的机器人。
前来工厂参观的绵阳客商王刚经营着一家传统手工豆腐作坊。看到邹属民的石磨机器人,王刚决定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不仅能每天24小时工作,还不会累,成本也更低。”
邹属民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第一代机器人研究成形批量生产,基本从2015年12月份才开始,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以“豆浆西施”为主打的各类机器人远销新疆、北京、福建等地,销售近百台,营收超过三百万元。“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消磨时光,而是想实现自己年轻时许下的诺言。”
对于自己工厂里的制作班组,邹属民采用总发包的方式,将机器人的生产制作交给承包工人。据厂里的工人介绍,邹属民对机器人加工的精确度要求很高。
“儿女们评价我和老伴,说一个耍得太好了,一个累得太惨了。”20日下午,邹属民将从泸州赶往成都,虽然他内心十分不愿意,但他已经被孩子们“强制休假”了。邹属民说,儿女们给他订了去俄罗斯旅游的旅行团,还买好了机票。“如果不去,浪费钱不说,也会寒了孩子们的心。”邹属民告诉记者,他将于29日从俄罗斯回国,到时候还是要回到泸州。邹属民研制的第二代机器人,专利申请正在进行中,即使被“强制退休”,他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成都商报记者 罗敏 图据受访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燕蓝“2017年,志愿服务大队与南溪区红十字会,共同成功帮助身患重病的地中海贫血男孩家采摘水果,并创收1万多元。”近日,丁宇对记者说,看到小男孩家果园里大片成熟的橘子没人采摘,便与志愿...
南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溪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