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李庄发现一件与同济校史有关的抗战文物真品

郭世佑 2018-03-31 18:49 大字

3月28日凌晨,来自同济大学李庄校区的名绅罗南陔之孙亚新先生用微信发来一张照片,并附说明,这是最近在李庄罗家祠一何姓农户家的废柴堆里发现的木匾之照片,他正在全力争取拿到它。我根据该照片蕴含的诸多信息,当即判断,这属于与同济校史有关的抗战文物之真品,已受损颇多,不宜再损,故回复:“谢谢亚新老师通报,此牌很重要,请代为争取,并保护起来,同济感谢近期特忙,当择时来李庄看看。郭世佑敬上”

及至午时,亚新先生再次通报:他到了何家,却没找到主人,也没看到木匾。我为该木匾的安全起见,将此讯迅疾通报浙大校友、宜宾市发改委主任林世全先生与该市新闻出版文化文物局局长帅胤,请予关注。亚新先生曰:“太感谢您了,我会继续留意,争取拿到这块木匾!但据何家人说,已经有外地人来看过这块牌!我担心会被其他人带走!木匾边上这位就是木匾持有人!”我再复亚新先生:“请注意市局的帅胤局长、发改委林世全主任可能会加你微信”,“千万不要让商人弄走,文物受国家法律保护。”

29日下午5时许,市发改委主任林世全先生带来佳音:“郭老师好!在帅局长安排下,文物已经找到,并收藏到市博物馆,谢谢您!”此时此刻,我对木匾的安全才算放下心来。次日上午,我还接到帅胤局长的鸣谢并通报有关保护措施的电话。

这块木匾曾被当做门板使用,匾上已无上款,正文亦欠完整,尚可辨认的正文有15行,每行按30个字书刻,下款共3行,其中同济大学校长徐诵明撰文、同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祝元青书丹,二人的署名与镌印各一行,每人用印章二枚,阳、阴二文交错,另有日期占一行。15行正文与3行下款均为楷体,共能基本辨认的字数约在470个左右。

初读此匾,其文大致可录如下:

李庄为蜀囗囗囗囗囗囗囗人文鼎盛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播迁兹土,得与地方贤达相过从,深自幸也。越明年,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始入川。而李庄巨宅足以应学校之需要者,征用尽矣。士绅罗南陔先生,慨然

以其祖集成公祠相假,且不受租金,附职师生始克絃诵不辍,谊至厚也。公祠

距镇约四公里,滨江背山,风景清丽,堂屋庄严,宇舍轩敞。诵明昨秋奉命长本

大学,亲见诸生诵习于明堂深院之间,怡情于山岚水流之畔,深为附职得优

良黉舍庆焉。今春为便利工厂实习,暨与本大学密切联系,计筹议迁校,校长

祝君逊蓝以该校历年节余暨增班经费一百六十余万,度地李庄镇囗之囗

官山,兴建新舍,匝月而功竣迁之日,祝君请于诵明曰:附职借用罗公祠,时历

两稔,深感隆情,今当迁离,乞为文以资纪念。谨按。集成公讳其柏,一乡硕望,清

咸丰初,助饷练团,保民卫里,济贫赒急,兴学育材,遗泽至今,尤为李庄人士所

乐道。南陔先生热心教育,协助地方,尤足以继绍祖德而光耀罗氏也。我附职

师生以抗战胜利行将复员,沪滨万里之东,必有长忆罗祠风月而悠然兴感

者矣。诵明不文,又焉得不彰其行,以为世劝,固不仅对其协助本大学之贤劳,

敬致私人之申谢已也。是为记。

国  立  同  济  大  学  校  长    徐  诵  明  谨  撰(徐诵明印;轼游)

国立同济大学教授兼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祝元青敬书(祝元青印;囗囗)

中 华 民 国 三 十 四 年 十 二 月                 毂旦

同济大学校长徐诵明等于返沪前夕赠罗家祠之木匾与长文

这是迄今为止能在李庄看到的第一件与抗战文化重镇身份契合的真文物,也是有助于同济大学李庄校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匾刻通篇镏金,印文略呈朱砂色,显得古朴壮重。粗阅匾文可知,该文乃同济大学校长、徐诵明应同济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祝元青之邀而撰,同济懂得感恩。

徐诵明(1890-1991),浙江新昌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我国病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两度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院,在中国豪开中文讲授病理学之先河。在主校同济之前,受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委任,担任过北平大学校长,西北联合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济离川返沪之后,调任沈阳医学院院长、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等职,享年102岁。

同济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同济高工”,是素负盛名的专科学校,今南京工程学院之前身。该校校长祝元青系同济教授,资深电影演员祝希娟之父,希娟3岁时就随父母在李庄度过她的童年。

目睹文理分科有增无减之今日,对照工科出身的同济高工祝元青校长的楷书,我亦感慨良多,特意请教过京、深两地师友咸称“真儒商”的湘籍知名书法家、深圳九域投资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历史学硕士卢顺贤先生。顺贤学棣评曰:祝公楷书水平很高,甚有法度,既存唐楷之遗绪,且略参碑意,兼合隋及唐初之书风。

匾文作者徐诵明代表同济大学鸣谢李庄士绅罗南陔(曾任南溪县国民党第五区党部书记)将罗公祠免费借给同济高工之雅举,彰显罗府兴学育材,遗泽至今之家风。该匾可以印证笔者在《李庄罗南陔欢迎同济十六字“电文”质疑》中得出的三点结论之一:

李庄既是证据确凿的历史古镇,也是有功于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与全民抗战的文化名镇,倘若彻底拿掉那个经不起推敲的十六字“电文”,无损于李庄的文化含量与整体形象,应当充满自信。虽然十六字“电文”与“罗南陔起草”之说均有作伪之嫌,罗南陔与李庄士绅群体对同济的支持却是真实的存在,完全可凭现有的历史档案,遴选某些真实的字句,彰显那一方热土的情怀,无论是以假代真,还是以假乱真,均不足取。

根据敝人的判断,同济从李庄顺江返校之前,校长徐诵明等可能对工学院驻地东岳庙、医学院所在地祖师殿等均留有类似的文字,就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留别李庄栗峰之前留下过碑铭一样,但几经政治运动,估计已不容易找到,罗家祠木匾的发现,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只有用真实的文物与文字资料取代查无实据的“十六字”电文,才能维护李庄作为抗战文化名镇的声誉。真正能够伤害李庄形象的不是别的,就是“十六字电文”之类假文物,李庄与宜宾并不需要它们。

轻颂匾文,我实深感同济大学的校史还值得深入研究。在李庄岁月的真实画卷里,曾为母校同济的李庄之旅陪护始终且在中国造纸工业领域为母校赢得声誉的绍兴籍实业家钱子宁先生,还有曾为安置同济师生多方配合,却在10年之后农协会主席任性施暴的权力舞台“镇反运动”中惨遭杀害的罗南陔先生、张姓大家的访琴、官周昆仲(官周担任李庄区区长)、镇公所文化主任杨惠君先生等人,还有李庄与宜宾的城乡民众,都是值得同济师生怀念和感恩的。

(作者郭世佑,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国研究中心高级海外研究员)

新闻推荐

四川宜宾南宋水下石刻题记显露真容

四川省宜宾市因出产五粮液闻名遐迩,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里还有南宋的水下石刻题记。近日随着枯水期的到来,水下时刻浮出江面显露真容。金沙江与岷江在宜宾交汇于长江,笔者近日就从三江交汇处乘...

南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溪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