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桑梓 创业做“牛人” 2020年宜宾市农民工创新创业标兵张德兵事迹

宜宾日报 2021-02-06 00:35 大字

[摘要]——2020年宜宾市农民工创新创业标兵张德兵事迹

张德兵在养殖场

□本报记者 文/图

在筠连县维新镇自由村,刚走进一个山垇口没多远,便听到了阵阵牛叫声。不远处便是张德兵所修建的康源生态肉牛养殖场,养殖场内,工人正在给棚里的牛儿添加草料。

张德兵在当地是个名人,在自由村大家都知道这位返乡创业的“养牛倌”,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就让自己的养牛场存栏量达到600头的规模,并先后在筠连县、宜宾城区、巴中和成都等地,开起了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牛肉火锅店6家,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

1987年,张德兵出生在筠连县维新镇自由村,由于该村离场镇较远,条件艰苦,不少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16岁那年,他外出打工,当过学徒、做过服务员、干过金融。而正是多年在外的打拼经历与见闻,让他有了一定的积蓄,思想观念也有了变化。

“这个年代,越‘土’的东西越稀奇。”张德兵说,在上海工作期间,每次带过去的家乡土特产,都让城里人很是稀罕。这件事大大启发了张德兵。

2016年底,张德兵在回乡探亲时,了解到当地政府对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对返乡创业者的高度重视后,从小就立志要改变家庭贫困面貌的他决定回乡创业。

2017年初,敢想敢干、办事干练的张德兵辞掉了上海的工作,毅然回到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年3月,他就投资300万元,在自由村境内的山垇上建起了一个养牛场,购买了100多头西门塔尔牛进行饲养,当起了“牛倌”。张德兵认为,家乡山林宽、杂草多,养殖肉牛前景广阔。

可是养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特别是仅仅依靠卖牛更是赚不了多少钱,在养牛的前两年,张德兵的养殖场几乎都是亏本。

“起初由于自己经验不足,也不懂技术,养殖场事务的方方面面全靠请人,加之养殖牛的数量较少,事业发展很困难。”尽管如此,张德兵并没有想过放弃,他认为,仅凭一腔热血是赚不了钱的,如果把牛肉加工出来销售,才能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让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

2018年,张德兵成立了餐饮公司,投入1300万元,先后在成都、巴中、宜宾、筠连开起了火锅店。张德兵说,按照现在的存栏量来算,全年预计养牛收入达到180万元。仅6家餐饮店月收入就可以达到168万元。

为了能实现养殖循环利用,张德兵说道,“我们还将肉牛的粪便也利用了起来。除了养殖肉牛外,我们还流转了2000亩荒山,养了2万只跑山鸡,而跑山鸡吃的小虫正是利用牛粪养出来的。”

张德兵说,他的创业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无论从土地流转、水电安装都提供了许多帮助。曾经因自己需要建立一家屠宰场和一个加工厂,做到产、销和加工等“一条龙”服务,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他将屠宰场和加工厂申报修建到了筠连县工业园区,并对他采取了“绿灯”放行和“保姆”式服务。

“有了党委和政府对我们这些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大力帮助和支持,我更有信心让筠连黄牛系列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真正打响筠连黄牛这张名片,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张德兵信心百倍地说。

新闻推荐

为逃避还款转移车辆 筠连县一女子犯拒执罪被判刑

本报讯(古静朱泉霖)近日,筠连县法院对一起拒执罪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某有...

筠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筠连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