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新发展 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开学侧记

宜宾日报 2020-10-22 01:06 大字

[摘要]——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开学侧记

△开校仪式现场。本报记者 王宇 摄△新校区的学子们。本报记者 陈根 陈胜 摄△校园一隅。本报记者 郭晓娟 摄△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全景。本报记者 王宇 摄

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上做文章

本报讯(记者 田琴)昨(21)日,在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开校仪式上,就如何深入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记者采访了部分与会的在宜办学高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

“首批入驻临港校区的5个学部20个专业,将直接服务四川省‘5+1’和宜宾市\‘8+2’产业发展。”宜宾学院党委书记蔡乐才表示,为更好服务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学院通过竹学院、茶学院等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学院正在快速形成;通过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等建设,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研究院正在不断发展;与宜宾市共建的茶产业研究院、林竹产业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正在不断取得共建成效。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园区常务副院长胡晓兵则表示,宜宾分院紧密结合宜宾产业发展布局,在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环境保护等方向开展科研合作和培养学生,助推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胡晓兵说,四川大学本部非常重视宜宾分院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目前,学校正在利用五粮液高端人才专项基金项目,为宜宾分院引进一批高规格的专职博后,相关细则正在进一步研究。

在参加完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开校仪式后,胡晓兵也在思考,宜宾分院研究生、教学资源丰富,而宜宾学院是一所本地培养起来的大学,能否探索与宜宾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带动宜宾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宜宾经济发展。“后期我们将加强与宜宾学院对接。”胡晓兵表示,宜宾分院成立后,在校企合作上,与五粮液、丝丽雅、天原等企业的合作更加深入了,更多的科研合作项目在加快推进。目前,正在筹划与宜宾引进的机床制造企业创世纪,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方面,打造厅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基地,解决航空航天领域关键装备国产化问题。

而就在前几日举行的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启用仪式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严余松也曾表示,“这次,我们把一些与学校长期合作的500强企业都带到了宜宾,其目的就是继续在推进宜宾产教深度融合上做文章,继续在服务地方的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上努力。比如,宜宾汽车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得好,我们就根据宜宾的产业实际来新开设了一些专业学科,如智能制造、物联网、材料成型等专业,这些都是契合宜宾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

新校区 新平台 学子载梦而行

本报讯(记者 陈根 陈胜)江南大地,秋韵正浓。昨(21)日,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开校仪式在临港校区运动场举行。总面积1500亩的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将入驻2万名学生。来到宜宾大学城,来到新建成的校区,师生们都有怎样的感受和期待了?

“全新的教室,全新的宿舍,全新的操场,还有熟悉的老师……学院为我们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们有了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宜宾学院学生汪韦辰告诉记者,很开心在新校区学习和生活,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其他大学、其他院系、其他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有了更好地交流机会,对于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他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涯中,会更加刻苦地专研学习,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课,为日后的学习、考研、工作做好全面的准备。

“十分开心能参加今天的开学典礼,亲眼见证宜宾学院这些年的巨大变化”宜宾学院退休职工王向寿激动地说,“看到气势恢宏的新校园,自己作为一名宜宾学院人深感自豪。”

“宜宾学院临港校区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方面都很完善,身处青山绿水的校园中让人身心愉悦。在前几天,自己跟以前的同学都分享了新校区的照片,他们都纷纷投来了羡慕的眼光,直呼新校区像地标建筑一样。”大一新生袁一卓表示,最让他觉得便捷的是,新校区坐落于大学城内,学校和学校之间会联合举办活动,还有跨校选课,在促进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同事,也让大家就有了一个良好多元的生活体验和人际交往平台。

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专访宜宾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玲

□本报记者 郭晓娟

昨(21)日上午,宜宾大学城再次喜添“新成员”,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在此开校。迎着丹桂的花香,饱含入驻新校区的喜悦,怀揣着大学的梦想,首批入驻的5000名学生进入新学校就读,开启全新的学习生涯。

作为一所出生在宜宾、发展在宜宾、始终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的高等院校,临港校区的开校,标志着宜宾学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开启。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宜宾学院如何谋求新发展?将如何继续为宜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提供服务和支撑?记者就此专访了宜宾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玲。

记者:请王校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目前办学情况。

王玲:学校1978年于李庄建校,先后经历了李庄迁校、组建升本等办学历程,今天,又迎来了宜宾学院临港校区的全新开校。

回望学校42年的发展历程,几代宜宾学院人发扬自强不息、至善致远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综合大学、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累计为社会培养了10多万名各类人才。

目前,学校拥有65个本科专业,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万余人,初步形成了“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格局。

记者:宜宾学院临港校区的“新”,您认为体现在哪些地方?

王玲:一个新大学,不应只关注学校有新大楼、新教室、宿舍,更要“新”在师生有全新的精神面貌,以及学校全新的发展理念上。

我们的新办学理念,由过去的封闭式办学,转向更注重于产教融合,更注重于为促进宜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为此,去年10月,宜宾学院第三次党代会上,我们确立学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取得硕士授权单位、升格为大学、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学校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了蓝图。

记者:今后,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如何在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型人才上努力?

王玲:临港新校区三期建成后,整个校区面积将达到1500亩,未来将会有2万学生入驻。有了临港新校区,宜宾学院才有了全新谋发展的推动力,以回报宜宾人民对我们的厚爱和支持,回报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期盼。

为促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大量引进师资队伍、优化学科专业,将原有的20个二级学院优化调整为13个学部和3个直属二级学院。首批入驻临港校区的5个学部20个专业,更是全部围绕着宜宾的“8+2”产业发展来重新布局。

如为宜宾竹产业发展服务的林学专业,是我们新设置新招生,在临港校区全新开办的。还有学校开设的农林与食品工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学部,都立足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记者:结合宜宾双城的 “学教研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学校如何谋划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王玲:学校与宜宾市共建的茶产业研究院、林竹产业研究院、教师教育学院,正在不断取得共建成效。我们还聘请了两名院士到林竹产业研究院,为宜宾竹产业发展做规划,培养人才。

此外,学校与宜宾的一些大型企业也有在合作的产教融合项目,我们还建有大学科技园,在科技园里,有30多家企业在做孵化,通过这样的孵化,我们与企业、政府搭建了产教融合平台。此外,我们还与屏山、筠连等区县,通过扶贫结对方式,派出科技人员上门做指导,为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走进大学城

直击开学季

新闻推荐

切实转变作风 深入整治“两违”

近年来,筠连县城筠连镇范围内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简称“两违”)行为屡禁不止,并呈现不断蔓延势头,严重破...

筠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筠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