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村里年味浓

宜宾日报 2020-01-24 00:33 大字

□张猜 本报记者 罗友莉

“我买了70多斤猪肉团年,已经炸了酥肉。昨天‘赶场’,又买了鸡、鸭、鱼,还买了米花糖、核桃、橘子,这个年安逸哦!”1月21日晚,在筠连县团林苗族乡新阳村聚居点,围坐在四方桌周边取暖,村民胡长华让妻子陈思容端上了一筲箕的酥肉和各种糖果,大声招呼邻居们品尝,一屋子暖意融融。

除了是乡厨,胡长华还是一名泥工和杀猪匠,一年下来,日子过得滋润。就在几年前,3个年幼的儿女、1间漏风漏雨的瓦房就是胡长华的全部。

转变从2015年开始,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扶贫干部的倾心帮扶下,胡长华陆续种植了7亩漆树、8亩黄精、10亩花椒。

2017年8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家人搬到了现在的新阳村聚居点,他不仅摘了“贫穷帽”,还成了村里的脱贫“能人”,也收获了自己的幸福。“去年2月份,我娶到了新媳妇,日子更红火了嘛!”胡长华说,儿女有了妈妈、家里也有人跟着照料,过年真的有了“味道”。

“他们两口子能干得很,家里过年的东西都备齐了,娃娃也全部在家,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好得很。”吃着一块米花糖,村民郑洪莲从胡长华家走出来,准备回家看看灶台上煮的腊肉。

郑洪莲家也在该聚居点。聚居点共用一个场坝,联排6户农户,几家人在同一时段搬到了这里,因着这一缘分,几家人关系更近了。“女儿已经从浙江打工回来了,今年我们家也团圆了!”郑洪莲说。

与郑洪莲女儿一样的返乡农民工还有邻居李顺聪。他家是聚居点最右侧的一户。腊月中旬,从浙江嘉兴出发,到贵州兴义市接到妻子和小女儿,再回到新阳村,2600多公里的距离也阻挡不了他们回家过年的脚步。

“过年,过年,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年!”今年36岁的李顺聪早年父母双亡,由奶奶、叔伯带大,23岁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随着两个女儿的到来,家里变得更为拮据。

缺技术、缺资金、没房子……李顺聪只有在外务工“卖劳力”养活一家子。“好在政策来了,我们家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等政策,也得到了产业帮扶。”李顺聪说,家乡变化大,他今年打算在家发展产业或者谋点别的出路,不准备外出了。

“2017年,新阳村退出贫困村序列。现在村里产业有了、村貌美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新阳村第一书记姚明沁告诉记者,近年来,新阳村确定了鸽子养殖这一脱贫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共同发展的扶贫产业之路,形成了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持续增收的新引擎。

姚明沁介绍,一方面“扶贫资金变资本,贫困户变股东”,另一方面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收益分配模式,增强了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截至目前,新阳村集体经济凭借鸽子产业,累计收益达24675元,入股贫困户人均直接增收500元以上。下一步将继续壮大发展生猪、肉牛、鸽子养殖产业和黄精、漆树种植产业。同时,将继续推广“合作社+贫困村+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头示范作用,实现产业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新闻推荐

筠连自然资源规划局开展警示教育

晚报讯近日,筠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组织召开警示教育专题学习会,让该局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接受纪律教育、增强党性观念...

筠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筠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