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体四联”党建模式 推动银星茶叶综合体产业改革
□周永君 陈果
筠连县银星村位于筠连县南部,距县城20公里,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辖6个村民小组,共292户1320人。毗邻和平村、土房村和上游村3个行政村,均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但产业发展上各村各行其是,导致资源整合利用率不高。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质量效率最优化,筠连县在银星片区深化茶叶产业改革,探索建立“一体四联”区域化党建模式,推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支部联建,统领产业大发展。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创新成立银星综合体茶业党总支,依托区域内茶企、专合社分别组建企业和产业党支部。推行上级下派、双向互派,由镇党委下派1名班子成员任党总支书记,各村党支部和功能党支部各推荐1名委员任党总支委员,党总支向各茶企、专合社派驻1名“红领先锋”。明确茶业党总支负责主导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布局实施;各村党支部负责做好土地流转、矛盾协调、产业服务等工作;产业党支部负责入社茶农培训、行业标准制定、劳务用工合作等工作;企业党支部负责市场信息提供、采摘规范、公平收购、品牌塑造等工作。初步形成了村党组织与产业党组织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育的区域协同党建格局,实现党组织领导、专合组织服务、企业带动作用有机统一,村企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相互融合。
村企联营,推进农业产业化。探索“村企联营”新模式,即改革茶叶产业传统的“分散”经营形式,按照“农户分散联营,企业统一购买”的原则,由党总支牵头,整合原茶基地及部分零散化、碎片化土地资源,集中连片发展茶产业,实现区域内茶产业由“散”变“聚”。对外引进茶叶加工企业,茶企负责结合市场需求及气候、地理等条件,委托专合社开展“定制化”优质茶叶种植,推动茶叶品质由“劣”变“优”,做优做强“银星茶叶”品牌。截至目前,先后成立玉壶茶业、银星茶业等4个专合组织,吸引乌蒙韵茶业、醒世茶业等6家茶企入驻,规模化种植“福鼎大白” “乌牛早”等多个优良品种达1.9万余亩,促进茶叶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商品化处理率、品牌化销售率均超过80%,形成了综合体项目区以茶为主打的农业产业化大格局。
茶旅联动,培育农村新业态。坚持“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采取“观光+体验”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注重引导旅游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区域内聚集,推动产业链条延伸。按照产村相融的原则,统一规划打造茶园生产步道、万亩生态茶园环线,以及樱花路、桂花路、紫薇长廊,形成园中有花、花旁有路、路边有屋的特色茶园景观。积极探索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在茶园中套种水果2000余亩,形成“春有茶叶摘、秋有水果尝”的错峰式产业效果。同时,注重提升生态乡村旅游软实力,坚持“建改保”相结合,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乡风美、生活美为着力点,注重“小规模化、微田园化、生态化”, 组团式打造5个新村聚居点,带动区域内农户形成以“采摘体验、景观欣赏”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2家。2018年,共接待市内外游客5000余人次,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利益联结,构建利益共同体。探索“集体经营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社+茶农”利益联结机制,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和流动资产6万元、省级“四好村”奖补资金10万元入股合作社进行市场化经营管理,通过“分散联营”、统购统销,为茶企提供了丰富、优质的鲜叶资源,共同打造推广“黄金白鹭”“富硒红茶”等知名品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茶企落户于村,常年雇佣农民参与茶叶加工,农民变身为企业员工,就地务工得实惠。2018年,仅银星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达到2.3万元;6家茶企共聘用茶农2000余人次,人均实现劳务收入8000元以上。
(作者单位:筠连县委组织部)
新闻推荐
筠连县巨梓木材加工厂:本委受理的吴中香与你单位工伤补偿劳动争议一案(筠劳人仲案〔2019〕56号),因无法联系你单位,现依法向...
筠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筠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