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群众 不忘初心

宜宾晚报 2019-03-11 11:13 大字

晚报记者 黄平 文/图

2019年3月9日,在宜宾城区民主路一栋没有电梯的宿舍楼7楼,头戴棕色棒球帽的张晓清拖着患癌之躯,趁着在家中静养之际,细细整理斯栗村的材料,准备做一个系统的归纳。

与此同时,与张晓清家相隔近4个小时车程的斯栗村,村民们都在盼望着这个“闲不住”“扛得住”的斯栗村扶贫第一书记的病,早点好起来。

确诊患癌恳请推迟入院

时光回溯到2018年12月11日,眼看离驻村扶贫结束还有20天,年过六旬的张晓清却被确诊患上癌症。

“能不能等任期结束了再住院?只有20天了!这是我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张晓清着急地恳请医生。

医生也急了:“癌症晚期,都转移到骨头、肝脏了……”

这个“扛得住”的汉子,1957年出生于宜宾,下乡当过知青,后返城上技校,先后在宜宾造纸厂、宜宾市外经贸局及宜宾市商务局工作。2017年7月,张晓清本可以正县级调研员身份退休。在即将退休时,恰逢斯栗村第一书记谢岷的任期即将届满,觉得体力、精力、经验都还可以的张晓清,便主动向宜宾市商务局领导提出接替谢岷的工作,得到支持。派驻服务期限为2017年8月22日至2018年12月31日。

2017年8月22日,张晓清如期抵达筠连县腾达镇斯栗村履职,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一年多。

张晓清的腰部曾受过伤,一遇天气变化偶尔发作。2018年7月份左右,张晓清感觉腰部疼痛有所加重,但他没有重视,以为是旧伤而已,吃点镇痛药就“扛过去了”。

2018年10月中旬,张晓清开车到成都参加一个扶贫工作会。根据安排,他可以在成都多住一宿,晚一天回来。但斯栗村正在准备迎接检查,他实在放心不下,会议结束就立即连夜赶回村里。

躺在床上,张晓清感觉腰部、肩部痛感加剧,几乎无法翻身。他打电话告诉了妻子许胜芳。许胜芳让他赶紧回宜宾检查,但他仍以为是旧伤复发,艰难起床吃了止痛药,迷迷糊糊睡去。

此后,张晓清又在村上坚守了十多天,每天服药镇痛,但痛得越来越厉害。在同事的强烈要求下,在妻子的不断催促下,他才决定回宜宾城区检查。

2018年11月30日,张晓清忍着疼痛开车回到宜宾,到某医院做了CT。次日,报告出来了:“疑似肿瘤?”

这个时候,张晓清仍然觉得自己是旧伤复发,怀疑检查结果不准确。于是,他在妻子和同学的陪同下,来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医院复查。

2018年12月11日,结果出来了:高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癌细胞已转移到了骨头和肝脏(晚期)……

“算不上晴天霹雳。”张晓清说,有啥子不得了啊,人免不了生老病死。

他的乐观和坚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不知疲倦全心服务群众

斯栗村地处筠连县、珙县、高县3县交界处顶古山上,山高路远。全村5个村民小组902人,其中贫困户38户128人,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是玉米、红苕,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2017年7月,还未正式履职之前,60岁的张晓清便“偷偷摸进村”了解情况,早早地就盘算如何发展村上的产业了。

刚一上任,他便结合前期的调研,拿出了大规模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规划,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村民的支持。

第一个选中的蔬菜品种是南充菜(也称“儿菜”)。调研、立项、开会讨论、征求村民意见、动员村民栽种、联系种子公司、协调销售公司、查看长势、协助销售方上门收购……每一项,张晓清都亲历亲为,不知疲倦地上下奔波,还多次驾车远赴重庆考察种植情况等。

2017年底到2018年初,张晓清和同事们在斯栗村带领村民发展南充菜200多亩,加上带动邻村种植100多亩,总计320余亩。

因为深感责任重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所以主动加班加点成为驻村干部们的自觉行为。在驻斯栗村的约16个月时间里,张晓清白天忙完工作后,还常常在晚上组织驻村干部们开会,有时开到深夜12点。同事们写的材料、做的报表,哪怕再晚他也要亲自修改、审定。有时忙起来,连续两三个星期都没回家。

2017年9月14日,张晓清在驻村日志里写道: 8:30驾车到村支书家用其电脑写可研报告(注: 自己住处网络未接通,网上查找资料不便);午后14点在县委组织部开紧急会议;回村后,在村支书家加班到次日凌晨01:20,完成了《斯栗村与宜宾市某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订单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斯栗村三组村民向得群说,收购南充菜那阵子,张书记忙得不得了,到她家地边收购那天都深夜12点过了。

这样的夜晚,对于张晓清而言,即忙碌,又充实。正如他在日记里所说:“辛苦归辛苦,个中自有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充实的乐趣。”

宜宾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利蓉说,张晓清一年多来,驻村扶贫不辱使命,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圆满完成了贫困户“一超六有”脱贫任务和贫困村“一低五有”整体退贫任务。

2018年,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张晓清的季度考核排名全县第一、被授予“流动红旗”,受到筠连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

斯栗村仍让他牵肠挂肚

退休主动申请驻村扶贫,体现了共产党员张晓清退休不退岗的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患癌治病静养期间,仍对斯栗村心心念念牵肠挂肚,体现了张晓清忠于职守,以及对斯栗村群众的担当和大爱。

2018年12月11日,确诊患癌后,医生随即确定了化疗放疗的治疗方案。第一个疗程刚结束不久,即2018年12月19日,张晓清便在妻子许胜芳的陪同下,来到腾达镇斯栗村交接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当日上午9点过,张晓清从筠连县城赶到村里,刚下车的他脸色苍白十分虚弱,吃下一片止痛片后精神看起来好了些。随即,他开始安排工作:公共厨房办决算……

这是许胜芳第一次到斯栗村。“以前老张不让我来,怕我看见这里的环境艰苦唠叨……”许胜芳说,“虽然我这个人爱唠叨,但心里还是一直支持老张的工作……”

张晓清住在村办公室旁边的斯栗小学教师周转房里,其实就是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宿舍。一张木床,几张陈旧的桌椅,便是这里全部的家当。

2019年3月8日,记者在这间屋里看到,虽然张晓清已经不住在这里,但他的资料和常读的书籍《马克思主义箴言》《三严三实党员干部读本》《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农村版)》《社区灾害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四川科技扶贫在线筠连县运管中心工作手册》……都还在这里静静等待着主人。桌上,还摆放着几样常用药。

2019年3月9日,即将进入第四个疗程的张晓清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茶几上摆放着笔记本电脑,他看起来精神好了许多。每个疗程之间约有20天的间歇期,张晓清在静养的同时,心中实在放不下斯栗村的工作和群众,经常都在进行电话或者微信联系。

张晓清一边滑动手机屏幕翻看记录,一边略有些兴奋地说,2月25日下午4点过,斯栗村有关人员通过微信发了一个材料给他,请他修改把关。很快,他就把材料修改好传给对方了。

接过妻子递过来的药吞服后,张晓清平静地说:“如果不是这个病,如果组织上有需要,我还会申请留在斯栗村,为当地的乡村振兴贡献余热。这些工作,真的挺有意义。”

新闻推荐

15万字扶贫日记 上面只写了四个字:不辱使命

妻子照顾张晓清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人口902人贫困户38户128人3.5米宽公路穿过悬崖进村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玉米、红苕...

筠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筠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