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上的舞蹈
□ 张兴明
筠连的高台竹竿狮子,有别于其他舞狮艺术:它把舞狮和《西游记》人物相结合,以孙猴子表演为主,偶尔还由沙和尚与狮子对舞为辅,极好地将民俗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筠连县的塘坝乡、龙镇乡、巡司镇等地,人们会经常看到相传源于宋代,至今已有近1000年历史的高台竹竿狮子。
高台竹竿狮子,总是出现在婚酒、寿酒等热闹场面。表演的主题,不外乎两个——
一个主题是高台耍狮子。表演之前,有协助者在宽敞的地方安稳地放上一张方桌,随即,穿着狮皮的表演者,便爬上平放在地面的高桌,开始在第一张高桌上做完常规表演后,助手们就在桌上安放第二张高桌,“狮子”爬上重叠的第二张高桌上做完表演之后,又安放上第三张高桌……就这样,随着方桌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表演难度也越来越大。直到像叠罗汉那样重叠5—9张高桌为止。据筠连竹竿狮子第四代传人李能学讲,他年轻时最多重叠过9张高桌,高度可达到10米,表演难度可想而知。“狮子”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做着抬头、踢腿、转身、挪臀、倒立等各种精彩动作,观众们则在心惊肉跳中,感受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另一个主题是高竿耍猴子,即《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在竖立于大方桌上的一根6米高的竹竿上表演,那种阵势,是令有心脏病者必须回避的。只见竹竿顶部横绑一根木棒,一头拴一个绳套,一头吊五个连环彩圈,一根板凳立插在竹竿的顶端。“猴子”轻松地爬上竹竿顶,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条件下,它会翻筋斗、做倒立、钻彩圈,突然又将头或脚吊在绳套上。表演者做来,显得轻松容易,其实都是一些高难动作呐!特别惊险刺激的是,玩耍的猴子突然从木棒上掉下来,穿过四个重叠的彩圈,结果又准确地挂在最下面的一个彩圈里。
9张桌子叠放,充满惊险刺激。
10米的高台,已是一个高度!
观众们看见这些危险异常、惊心动魄的表演,表情也是瞬息万变:最先是屏紧呼吸,一会又长舒一口气,突然又两眼紧盯,一下又眉开眼笑。当然,掌声是必须的。大喊几声或者吹起口哨,都是山里人不懂吝啬——何况是养眼怡神的民间杂技!
无疑,表演主角的“猴子”和“狮子”,是要有功夫的。民间一般把他们视为“打打行”,表明他们有武术在身。这些人,有一个统称叫“李家班”。
那些高难的动作,尤其是李家班世代相传的看家本领、独门绝活。
高台竹竿狮子既有久远的历史,也有曾经的辉煌。20世纪80年代前后,李家班非常红火:上至云南、贵州,下到各个区县,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赢得了不少的掌声,获得了一定的效益。可是,随着文化消费的多元化,特别是电视收视的强大冲击,李家班几乎名存实亡了。
李家班祖传的功夫,至今已有六代了。第五代传人李成全已经年逾五旬,现在最为难的是,家传绝活下一代不愿继承。说起这个时,他的眼睛就湿润起来,有一些星星在闪闪发光!
筠连的高台竹竿狮子,有别于其他舞狮艺术:它把舞狮和《西游记》人物相结合,以孙猴子表演为主,偶尔还由沙和尚与狮子对舞为辅,极好地将民俗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完美结合。
把民间杂技、舞蹈、武术融为一体的高台竹竿狮子,为乡村的热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喜庆的节日增添了光彩,难怪老百姓会由衷地喜欢!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目前,示范区已种植大红袍、长青一号等漆树4700亩,林下种植青蒿、黄精等中药材3000亩,林下种草养牛示范基地1300亩...
筠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筠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