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让“石头村”变成“聚宝盆”

四川农村日报 2017-11-22 08:44 大字

王家元(右五)和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一起在谋划村上的发展。

李花开时,游客在春风村游玩留影。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公布,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上榜

□特约通讯员 张择君 本报记者 张立峰

11月9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名单公布,筠连县腾达镇党委副书记、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获奖,被评为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

不等不靠,王家元在就任村干部的这些年里,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村变为全省闻名的富裕村。他是怎样做到的?

凿出致富路他让春风村看到世界

三分之一的土地是石漠化荒山,没有一条能通车的公路,没有一项叫得响的产业,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这就是春风村2004年前的基本状况。漫山遍野都是石头,春风村与外界的联系只能依靠羊肠小道。

“穷怕了,穷够了”的春风人期盼着能有一个带领他们致富的带头人。2004年11月,春风村举行村委换届选举,500多选民选出了心中的带头人——王家元,他的得票率高达95%。

王家元是谁?15岁走南闯北,18年商海拼搏,早在1997年王家元就在县城购置了一套130平方米的住房,还攒下了不少积蓄。

面对百姓的期待,王家元舍弃舒适、安逸的小日子,开始与春风村人同甘共苦。“修路!修不通公路我就走人!”一上任,王家元即给老百姓一个承诺,并自加压力。

满山的石头,没有钱、没有设备、缺乏材料,路如何修?“缺石材,就到石山上拉,缺钱,我私人先垫上。”王家元说到做到,村民们从他的行动中获得了信心,积极投工投劳、出资捐资。没有挖掘机,村民们就钢钎、二锤开山辟路。

上任后的一周内,王家元与当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水邦一道,公开了村 “两委”的修路目标:三年之内打通连接全村三个组的近8公里长、4.5米宽的环形路。“没有路,我们双手刨。没有钱,我们大家凑。只要大家扣起手,石头也要啃出口!”“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王家元家家户户动员,给父老乡亲们打气鼓劲。

2004年12月,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公路的工程开工了。王家元深知,要想公路修得快,党员干部必须带头作表率。他打点行李,只身到春风村的老家住了下来,把家里的一切“狠心”地交给了妻子,成了一名“全脱产”村干部。他在修路工地一呆就是两个月,没有回过县城的家。

由于他的带头,修路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春风村全村人凝聚到了一起,产生了无比强大的动力,村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娃娃,大家都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筑路大潮中。不少修路的乡亲甚至中午都不回家,饿了,就拿出早上出门时背筐里带的烤红薯充饥;渴了,就趴在石缝边的水凼凼喝两口山泉。

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春风村人在陡峭的岩石上终于凿出了一条可以通车的碎石路。2005年初,当山外的越野车第一次开到春风村时,乡亲们忍不住泪流满面。

到2007年的时候,贯穿全村的7.8公里水泥路全部铺成;到2012年,春风村三个组全部实现通水泥路。

种下“摇钱树”他让春风村财源滚滚

路通了,可是开启致富之门的钥匙在哪?

钥匙就藏在荒芜的石灰石中。幅员5200亩的春风村,石漠化面积就占据了三分之一。村民尝试过种辣椒、火葱等,但都没有形成气候。

王家元心里明白,发展产业,仅仅苦干还不够,还要讲究科学。他请来农业专家考察后得出结论:春风村的地理环境适合种李树。王家元很快发现,距春风村仅10多里路的筠连县城,每天水果需求量多达五六十吨,供不应求,卖李子再适合不过了。

2004年年底,党员干部在王家元的动员下,首先开始了带头示范。刘远恒是村里带头栽种李子的老党员。为了能起到带头作用,因为他家土地的石头缝里土壤太薄,他就带着一家人每天一早背着背篓,到几里外的山上去找土,一背筐一背筐地背回来,填在石头缝里。

栽了李子苗,全家人又要从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浇灌。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几年过去,老刘家的李子已经从最初的一亩多发展到如今的30多亩,仅李子收入一项每年就达10多万元,刘远恒也成为村里名副其实的“李子大王”。

2005年,春风村全村李子种植规模达到了1000亩左右。随着全村李子规模的做大,身为商人的王家元意识到必须根据李子产业的发展趋势,拿出应对举措。他在村里组织成立了李子协会,对春风村李子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定价。

有了李子还得有旅游。2006年3月,王家元策划的首届李花节开幕,游客们口口相传,让春风村的知名度提升了不少。

“客人来赏花,还要吃饭。为何不让村民发展农家乐呢?”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王家元又看到了商机。在王家元的发动下,村民们试着搞起了农家乐。

村民朱永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的“刘家花园”开业第一天就做了6桌饭菜,收入500多元。有了示范就有了动力。有了“刘家花园”的带动,很快,“胡家李园”“陶然居农庄”“快乐农家”等一个个农家乐也张罗了起来。

春风组村民胡怀彬,自从办起了 “胡家李园”,家庭收入跟以前完全是两重天。赚取了第一桶金的他,不仅建起了舒适漂亮的新房,连多年没能娶到媳妇的弟弟也欢欢喜喜地迎娶了新娘。

“没想到啊,这个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山旮旯,现在竟成了聚宝盆,成了大家羡慕的好地方。”如今已是“陶然居农庄”老板的陶堂进就对记者说:“以前春风村人出去被人嘲笑是山旮旯出来的,现在,春风村里的成年未婚男性,成了许多大姑娘争抢的对象。”到2014年,春风村李子总收入达到了260万元,成规模的农家乐已经有18家,年收入突破200万元。

化荣誉为动力他还要为村上做更多

什么叫好干部?王家元说:“我的理解是,在春风村,不管走到哪里,群众能笑着跟你打个招呼,就说明有威信,群众拥护。”而村民说起王家元,则人人翘起大拇指,“他带头修路,带着大家一起种李子、栽茶树发展产业……没有他,春风村还是以前那个穷旮旯。哪有今天?”

春风化雨,一个“春风”就地变为千个 “春风”。2009年7月,筠连县在全县发出了深入开展学习宣传 “春风精神”活动的决定;2009年8月,宜宾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学习“春风精神”活动,并力争在5年内全市发展1000个像“春风村”一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1年1月,四川省在全省基层党组织书记中广泛开展了“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的“双学”活动……一个春风村“孵化”成上千个 “春风村”,“春风精神”之花,竞相绽放。

“十年来,我和乡亲们一起同甘共苦,一同修路、一同栽树,一同创业,一起开院坝会,这就是学习和实践群众路线的有效体现。”王家元说。“王家元这个人的干劲比二锤还要硬,他干的实事比我们春风村的石头还要多,没有王家元的带领,我们富也富不起来,强也强不起来。”村民对王家元的评价中,有着浓浓的乡土味,也有着内心真诚的佩服。

自2004年到2015年,春风村人在村支部书记王家元的率领下,继续弘扬 “春风精神”、深化“春风经验”,创造了让“石头山开花”的奇迹。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水果、花卉、茶叶、乡村旅游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斗,去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已攀升到2.05万元。

自己村富起来后也要让其他村富起来。王家元还主动承担起了相邻村的脱贫攻坚任务,“我们春风村片区有5个村,有的村还相对落后,而春风村目前没有贫困户,所以我们要富村带穷村。”把春风村的脱贫致富经验移植推广到其他村,让更多的群众发展致富,王家元领取了新的艰巨任务。

“这是一个肯定,但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当获悉自己当选为全国道德模范,王家元表示未来会加倍努力,继续做大春风村李子树、花卉和茶叶三大产业,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提升生态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将春风村打造成山区美好幸福新农村。

□快评

作为一名商人,王家元本来有更好的赚钱机会。但他却选择了回乡发展。他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李子树、茶树,而且把自己经商打拼得来的经验用到村产业发展上。春风村从一穷二白的“石山村”变成了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农民住上了小楼房、开上了小汽车。这样的干部,群众自然拥护,获得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也是实至名归。

把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富,群众心中自然有评判。王家元荣获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这是群众给予基层干部的首肯。

张闲语

县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推荐

宜宾人保财险 首笔险资直投落户筠连

本报讯(高玉)11月8日,中国人保财险宜宾市分公司在筠连举行“人保财险宜宾市分公司险资直投支农融资项目首笔发放仪式”,标志着宜宾首笔50万元支农融资资金落户筠连。筠连县副县长邓伟等出席仪式。在...

筠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筠连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