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犟支书”让石头开出“致富花” 塑造“春风精神”影响全川

华西都市报 2017-11-09 04:05 大字

王家元(左二)带领村民种李子树。

四川宜宾筠连春风村,如今是名声斐然的旅游村,访客络绎不绝。然而倒退15年,这里却是“男人讨不到老婆,一天只吃一餐”的极困村,因满山都是乱石头,被大家叫做“石头村”。

因为王家元,春风村满山的石头才开出了“致富花”。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成为四川贫困山区脱贫奔康的一面旗帜,“春风经验”影响全川。该村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35”(7个阵地、3支队伍、5项活动)工程还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肯定为“筠连模式”并予以推广。

脾气比石头还硬

发誓修通全村村道

土生土长的王家元现在被当地人赞为“最美基层干部”,大家几乎不再提起他的过去,那个意气风发、有丰厚收入的生意人。

2004年是王家元人生路上的拐点,他从经商变为“从政”。王家元从外回到老家春风村开办采石场,恰逢村委换届选举,他误打误撞高票当选成了村主任。“现在生意做得好好的,去当个吃力不讨好的村干部干嘛!”妻子最初难以接受,“满山都是乱石头,连种点东西糊口都难,他有什么能力去改变?”

可是,王家元的脾气偏偏比那山上的石头还要硬,他犟着挑起责任,“任期内一定打通连接全村的道路,修不通我就退位让贤。”王家元说,那时候修路集资,每人200元大家都不答应。村民胡守潮说,“大家都和我想的一样,害怕出了钱路没修起,钱打水漂。”直到大家看到王家元自掏腰包垫付10多万元,才肯相信。

随后,王家元带领着男女老幼组成的筑路大军开赴工地,攀峭壁、搬大石,他什么都做。就这样,在全村人共同努力下,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伸进了春风村密密麻麻的山包里。

2006年春天,山外的越野车第一次开到村里的李子树下,外人被春风村的美丽所惊艳。第二年,王家元全票当选为春风村村支书。

请专家科学治山

“石头村”变旅游村

“先人留给我们的都是石头,但石头也有它的作用。”在外经商多年让王家元思想开阔,他请来县里的专家对春风村会诊,决心“科学治山”。后来专家支招,春风村共有3个组,春风组位于山脚,一半是荒山地,漫山是嶙峋的巨石块。乱石缝里的黄泥,虽然不适合种庄稼,但特别适宜种李子树。中沙组位于山腰,是坡耕地,适合发展花卉。龙塘组在山顶,寒冷多雾,适合种茶叶。

按照专家说的,王家元再用上自己的经验,村里引进开发商,盘活土地资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数千亩的李子、花卉、茶产业……荒山上种满植被果林,既保持了水土又结出了果实。到后来,游客多了,访客多了,春风村很快从一穷二白的“石头村”变成了花果飘香的“旅游村”,农民住上了小楼房、开上了小汽车。

犹记得最初转型时,王家元也碰过壁,“呼吁大家种李子树时,就有人问李子能当饭吃吗,栽了李子树以后喝西北风吗?”好在时间证明了王家元的坚持是对的,当初抛来质疑的人如今都念着他的好。

当村里物质生活越来越充实后,王家元开始关注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2013年,他兴起了“735”工程,在春风村建起春风文化长廊、农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陈列室、农民健身中心、舞台影院、农村信息服务站7个阵地,组建春风农民文艺演出、春风志愿服务、春风乡贤3支队伍,每年在村里组织开展最美春风赛、最美春风行、最美春风村、最美春风赞、最美春风人5项活动。有了这些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们农闲时间有事干了,看看书、学技术、跳坝坝舞、参加健身活动占据了他们大部分休闲时间。曾经影响风气的赌博不见了踪影,春风村越来越像“世外桃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图片由省精神文明办提供

新闻推荐

筠连:探索“一村四警”法治扶贫机制

筠连县创新推行“一村四警”法治扶贫机制,即由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111名干警,每4人一组对口帮扶61个贫困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筠连县通过公示“警民服务牌”、...

筠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筠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