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山谷公与酒城泸州
董洪良 ◎川江都市报记者 汤骏
黄庭坚自幼聪颖过人,被舅舅李常视为千里之才;系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又因同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因其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世称“太史”或“太史公”;著有《山谷词》,因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后世列为“宋四家”之一。
从宋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开始,黄庭坚虽无至伟功业,但也算顺畅。但是,不幸因《神宗实录》而受诬被贬,可谓“成也实录,败亦实录”;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为了避亲属嫌,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不得已,黄庭坚才移戎州安置。其间,往来于泸州,长达六年之久。
在泸州,黄庭坚与挚友、时任泸州太守抚边使的王献可私交甚好,其足迹可谓遍布泸州。在王献可的陪同下,黄庭坚开始了释放郁闷心情的泸州之旅。他曾先后前往泸州的抚琴台、木龙岩、营沟头、宝山、护城河、龙泉井、大云寺、方山、玉蟾山、龙溪河、陡坎子、团湾、洗足溪等旅游风景区游玩,为泸州题写了“江山平远”“滴乳泉”“沉波浩淼”“玉蟾”“云根”“溪滨浮印”等书法作品,留下了珍贵墨宝;此外,还为泸州写下了《大像记》《醉僧图诗》《镜砚铭》《魏郑公砥柱铭》《宋砥柱铭》《跋常山公书》等作品;而《史应之赞》,更是对泸州美酒的高度称赞,流芳后世!
泸州位于长江之滨,古戎州(今宜宾)下游。符元三年年底,黄庭坚从戎州顺江而下,离开巴蜀,并在位于戎、泸之间,当时归属于泸州的江安县(今属四川省宜宾市)滞留。次年,即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春节,黄庭坚便在泸州的江安度过,待置办完儿子的婚礼后,再由江安前往泸州。抵达泸州痛饮了一番美酒后,黄庭坚感而吟之“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见《山谷集·山谷年谱》)其诗全名曰《史应之赞》。诗云:
“眉山史应之,爱酒而滑稽。
对鄙不肖,醉眼一笑。司马德操,万事但好。
东方戏嘲,惊动汉朝。穷则德操,达则方朔。
天地一壶,不膠者卓。应之老矣,似愚不愚。
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
而黄庭坚在《山谷全书》中,更是记载了宋代泸州“州境之内,作坊林立,官府士人,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槽床,家家酿酒”的盛况。
在寄寓山水、石竹之乐外,黄庭坚照样诗酒唱酬。为了表达自己对泸州奇石的喜爱,也为了答谢王献可的眷顾之谊,黄庭坚在《戏答王献可居士赠文石》一诗中写道:
“南极一星天九秋,自埋光景落江流。
是公至乐江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
他以此诗比喻南极星掉落在了江中而化为泸州奇石,一方面突出泸州奇石之天造物化、自然神奇,另一方面则是表达出对奇石的钟爱之情。黄庭坚还在《镜研铭》中,极力推崇泸州石砚,赞曰:“泸川之桂林有石黟黑,泸川之人不能有之,以为研则宜笔而受墨。”
在滴乳岩,黄庭坚则著有《石枕铭》,民国《泸州志·艺文志》中曾收录此诗。云谷洞中,曾有三通石碑及其碑文以记述黄庭坚——一个虽屡遭贬谪,但却终身正道直行的山谷先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数百年来一直被后世诗书画家及世人铭记。诗云:
“来此暂憩,退省休藏。
久游倦息,息兹石床。
少息则可,久息则荒。
老何敢荒?匪惮石凉。”
新闻推荐
“这是塔罗科血橙,今年我家30亩地产量大约20万斤,预计能卖约60万元。”日前,在宜宾市江安县四面山镇普照社区大院子组,满山黄...
江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