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柿子部落” 托起群众致富梦
2014年,江安县江安镇红岩村(现红岩社区村)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有贫困户64户,贫困人口217人,贫困发生率为17.3%,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经济发展落后。2018年年底,该村6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整村摘掉了“穷帽子”。
从脱贫到振兴的逆袭,红岩社区村把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把农村变成旅游区,来带动农民致富,成为了该县旅游扶贫“样板”。201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8304元,集体经济累计收益20余万元。
立足资源 发展柿子产业
“红岩石头多,出门便爬坡,山上脚基草,山下光坡坡。”以前,由于村里山高路烂、交通不便,发展较落后,许多村民外出务工。但红岩村资源禀赋有利,这里风光优美,古柿成片成林,百年传统民居静谧深山。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村里谋划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战胜贫困结合起来。
为有效发挥资源优势,2017年,在该村“五个一”帮扶力量的协调下,对整个区域按照乡村旅游4A级景区进行设计,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模式创新。
大胆改革,红岩村发展旅游促进扶贫摆上了日程,鼓励村民流转土地,开展风貌整治,规划旅游景观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村社服务区等5个基本功能区。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入驻红岩村,对红岩村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打包开发,通过土地流转,稳定农民长期收入,公司招收本地农民工进企业务工,切实解决村民的就业难题。
针对部分缺乏劳力、不能自身脱贫的对象,该村以“支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整合扶贫资金,入股到江安县柿外桃园种植专合社,共同建立精准脱贫产业园种植甜脆柿,村集体和贫困户每年获得保底收益加分红,贫困户除获得保底收益外,还在产业园务工获得劳务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动力以及村集体缺资产收益支撑等瓶颈问题。
同时,对红岩农副产品进行品牌塑造,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对外寻找农副产品销路,保证了农产品质量,解决了村民产品销售的问题。通过多方利益联结,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提高,使贫困户真正享受到旅游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
“我以前在外务工,几年前才回乡发展产业,种了100多株脆柿。目前市场价约每斤5元,前景可观。”村民尹文均高兴地说,如今道路修好了,更有利于脆柿种植和销售。和尹文均一样,村民们种植种保山脆柿的积极性更高了。现在,镇上村上产业发展好了,返乡创业村民多了。
据江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杨明介绍说,江安镇推行“旅游+产业”模式,按照“一区三园”的柿子产业发展思路,依托红岩特有的600亩百年古柿林,投入资金8000万元,引进种植优质甜脆柿2000亩,建设古柿采摘体验区、柿子观光体验园、柿子文化体验园、精准脱贫产业园,并配套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及土特产品开发,立足优势,做亮品牌,以旅游扶贫托起群众致富梦。
旅游扶贫 特色村名气更响亮
“围绕4A级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红岩探索以旅游公司和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旅游+’为主要模式,建集观光农业、休闲体验、特色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构建支撑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体系,2018年红岩社区村成功创建了国家级3A景区江安镇红岩‘柿子部落’景区。”江安镇红岩社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邹仲平介绍,红岩社区村以“旅游+农业”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特色”激发乡村活力,“旅游+文化”丰富乡村内涵。
从2016年起,红岩社区村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红岩柿子文化节,大力宣传红岩柿子文化;注册江安镇红岩“柿子部落”景区名,举办“柿子部落红动网络”抖音短视频大赛、“与南屏合影,集南屏美景”等系列活动。通过节庆活动,直接或间接带动旅游收入约800万元,带动贫困户直接或间接增收约50万元,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特色村名气更响亮。
同时,着力打造“特色休闲农业、特色传统民居、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农耕体验、特色手工制作”五大特色,以红岩柿子为产业链作为乡村旅游的支撑点,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打造出连接蜀南竹海、长宁七洞沟的片区旅游环线,鼓励群众开展农家乐、民宿客栈、乡村垂钓、露营等经营活动。红岩社区村先后获评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四川省传统村落等,走出了一条脱贫振兴发展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铁苏瑞)昨(25)日,江安县举办“残疾预防日”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当天,该县中医医疗健康集团医院...
江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