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米枕头去上学

成都商报 2020-09-06 02:28 大字

我出生的宜宾市江安县留耕镇——贴在长江边,靠着夕佳山,牵着万里箐(现在的蜀南竹海),当时家长和老师,对这看惯了的绿水青山,也没有讲讲如何绝美。

儿时只听说外面在打仗,不知欣赏美景,被父母逼着读私塾、上小学……不好玩。什么是好玩的?——和同龄娃娃唱歪调:“人之初,狗咬猪,性本善,抠黄鳝……”还有就是偷着下河洗澡,打玻璃球,分成红蓝两军玩斗起哄……

1948年,我考上江安县男中,家里十分高兴,就像我考取了状元一样。当年8月底,家里给我准备了学习生活用品,送我出了门。

我背上行李和20斤大米,翻过了高高的关口,走了45里崎岖的石板路,累憨憨地赶到了县城,再穿过东大街、西大街,来到八角楼,跑到江安县男子初级中学,报名进了初中一年级。

这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物价飞涨,上学要用的零花钱不敢带纸币,只能带实物。把实物卖了赶快买所需的物品,是大家应急的经验。那么,带什么实物最好?米好卖,就带米。但是,粮食老鼠爱吃,怎么办?装在枕头里,睡觉压头下,老鼠不敢来,比较保险。所以,带米做的枕头的学生比较普遍。

有一个星期天,因为买书和理发需要用钱,我便准备拿出一半枕头的米去换。

中午饭后,我拿了10斤米到街上去卖。我急着变现,在街上东张张西望望了一阵,突然灵机一动,立即跑到旁边先问了问几个卖米的大妈:“你的米卖好多钱一斤?”有了比照,我定了个更低的价,带去的10斤米一共卖了22万元“金元券”。

卖到了钱,我好高兴,很想买几个我最爱的“油炸麦鱼鳅”(一种用农家石磨的带麸子的面粉做皮、用绿豆泥做心、两头尖尖的油炸食品)吃吃,又怕剩下的钱买不了我要买的东西,吞了吞口水,算了。

当时的物价一天几涨,稍微迟片刻,22万就只能当10几万了。定定神,我赶忙花18万元买了一本原价才4元的《英语语法》;又赶着花3万元剪了个“学生头”(一种当时学生的发型),最后,花1万元买了两个包子,几口就吃了。才一个多小时,我就把22万元花光光,也就放心回校了。

(常生禾)

新闻推荐

江安税务聚焦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晚报讯近日,记者从江安县税务局获悉,江安税务聚焦“四力”要求,坚持抗击疫情和服务发展两手抓、两不误,聚焦税收优惠政策宣传...

江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