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友耕家族与出版业(三)

华西都市报 2020-07-22 04:01 大字

梁昭明太子集。清光绪大关唐氏寿考堂刻印。

严谷声为父亲精心刻印的《贲园诗钞》。

位于成都和平街的贲园书库外景。

□蒋蓝 文/图

成都市锦江区岳府街55号萧邦大厦之后,旧时为骆公祠街16号的“严府”,系知名藏书家严雁峰、严谷声父子所建“贲园书库”所在地。

贲园旧址为岳钟祺将军宅第“景勋楼”。之后大员滚滚而来,主政四川的官员吴连生、骆秉章、祥文澜、恒容齐等都曾入住景勋楼。清末,大盐商、藏书家严雁峰、严谷声父子买下景勋楼,据皇家档案馆的样式于1914年至1924年历时10载,将其改建为“贲园书库”。

“贲园书库”之藏书

“贲园书库”门楣上雕刻着两个篆字“怡乐”,楼上嵌着书库的隶书横匾,门是“满月门”,基座上雕刻着青狮白象、卷草、白云,为南方园林建筑的典型风格;窗户小巧而精致,左右对称,中间有阳台,又是西式建筑的特点;而房檐却又是中国北方建筑的风格。小楼墙体厚达50多厘米,所有窗户都装有隔水板子,屋檐下修有腰檐,小窗之上设有通气窗,连最细致处的防潮防晒都考虑周全。贲园书库被学者誉为“成都地区目前唯一见到的专门的民间藏书建筑”,内容比四川江安傅增湘的“双鉴楼”更为丰富,号称“成都天一阁”。贲园不仅以藏书知名,又以刻书精善而著称,纸质、字迹、印刷皆称上品,英国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图书馆、苏联列宁图书馆均有其印本陈列,美国国会图书馆还专辟有“渭南严氏精刻善本书籍室”。

贲园主人严雁峰(1855~1918),号贲园居士,陕西渭南人。青年时闻成都尊经书院的大名,特意来成都报考。王闿运为尊经书院山长,主要为振兴蜀学,所以不收外省籍学生。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严雁峰成为例外。由于喜书,平时搜书甚勤,那时他的藏书就已达5万卷了,王闿运嘉其志向,遂收入门下。严雁峰与宋育仁、廖季平、吴之英、张孝楷等同门朝夕研读,成为清朝末年蜀中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他后来弃仕从商,在成都经营盐业,迅速成为巨富。这一“曲线就学”之路,历史证明他的人生踪迹非常精妙,大有深意。由于蜀地战事频仍,好的古籍早为管家富豪垄断,严雁峰在1894年(光绪二十年)入京,以巨资购进大批古书,装运四川。途经西安时,遇张氏藏书大量出售,又重金全部收进。

程宗文说:“余与严子交最久,知最深,其生平觅善本,几成癖,阅异书,心辄醉。穷年屹屹,手不释卷,当世罕有。知者而严子亦不求人知,意在征实不在猎名。亦后来之振奇人哉”。(《贲园书库落成征文事略》)由于理想日益明确,耗其两代人毕生心血而藏书、求书,书成为了藏书家活着的唯一目的。严雁峰后动用经营多年盐业的巨款矢志访书。成都、西安、北京、南京、天津甚至日本商如有善本、珍本都要联系。

当他听说清军提督唐友耕之孙,因为家道中落欲售藏书时,便亲自去唐家登门求购,高价购得不少珍本书籍。收藏四部之书总共“14145种115232卷45982册”。(赵怀忠《文献学家渭南严氏父子》)

十万两白银的交易

对这个情况,“唐老九”的后人唐劳绮老师对我回忆说,她听父亲唐孟桓转述过爷爷唐建伯出让藏书的情况:民国初叶,家大业大的唐家逐渐入不敷出,开始出卖多所公馆、田地,最后注意力集中在存放于琉璃场书库的藏书上。与严雁峰商榷后,最后以十万两白银成交。

其实,这个价格对近6万册藏书而言,价可谓不高,唐家的庋藏对贲园的藏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唐孟桓曾经对子女讲,那时贲园没有恒温系统,他常去找严家父子谈书,看见书库雇了8个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以竹签翻动书页,以此来通风透气,永无休止。

在唐家转卖的这批藏书里,可以随便举个例:《梦溪笔谈》二十六卷附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补校一卷。

此书宋代沈括撰,清代林思进补校,1928年渭南严氏刻本,计有6册。半叶10行,行21字,单鱼尾,上下黑口,左右双边,牌记题:“芜湖沈氏镌版,后归大关唐氏,今归渭南严氏。戊辰十月复假华阳林山腴舍人用宋本补校者附刊印行。”按照这一记录,本书确切的说应为芜湖沈氏刻本,严氏戊辰年重印时又加印了华阳林思进的补校。因《书目答问补正》上范氏记大关唐氏刻本在光绪年间,故牌记所题戊辰年应是民国17年。卷26后又有严氏跋文一篇述其版之由来。此本刻印俱佳,保存完好。难怪藏书家们视之为上品。

当时,贲园的座上客,无论军政商学,都是近代声名显赫的人物,如于右任、张大千、关麟徵、孙科、邵力子、章士钊、吴虞、沈尹默、林山腴、向楚、蒙文通、宋育仁、吴之英、廖平、谢无量、庞石帚、陶亮生以及唐百川、唐少波兄弟等一时闻人。成都骆公祠街的贲园,无疑是蜀中的学术地标。

蜀地多雨,某天我骑车路过贲园,就在门口打探一番。浓荫中的枝条入水,一寸寸融化,开出一树的亮云。水雾中的藏书楼被鱼尾改变了立场。水草收匿了太多的闪电而绿腰荡漾,写字的落叶被遗忘了,夕光啃食叶脉。整个黄昏由于蚕丝的出神,而无法归去。天穹拳缩如瓷,爬满裂纹。

唐少波后裔情况

唐劳绮的外公是四川著名书画家江梵众(1894-1971),号少舟、喜舍庵主人。祖籍广东,生于成都。为民国丹青妙手,毕业于四川法政学校,曾任校长,系西南艺专教授。

唐劳绮的爷爷、父亲也并非无名之辈。

爷 爷 唐 建 伯(1890—1938年)系老九唐少波的儿子,为云南讲武堂出身,在蔡锷出任校长期间,他出任总务长,后出任靖国军参谋长。民国成立后,出任过嘉定府第一任硫磺局局长。因是富家出身,他交游广阔,民国初年在成都的官场、军界、商界、文艺界均有人脉。

父 亲 唐 孟 桓(1911—197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结识众多演艺界名人。在周芷颖、高思伯合著的《成都早期的话剧运动》一文里,讲到1930年成都“摩登剧社”活动,在1931年又以“现代剧社”名义恢复话剧演出时,特意提到了唐劳绮的父亲唐孟桓:现代“剧社中人,新人有盛建群、杨琳、唐孟桓、唐娜等。演出剧目,除原摩登社所排演者外,增添了如《伪君子》《名优之死》《风雪夜归人》《松花江上》《雷雨》等名剧……”(《四川文史资料选集》)

民国时期唐孟桓一直活跃在四川文艺界,他有一个笔名叫“皿木”,写过一些文艺小品,与谢添、车辐、陈白尘等人友善。他曾经提供成都东丁字街的房子和资金积极支持地下党负责人车耀先创办《大声周刊》。还参与过话剧《放下你的鞭子》以及著名电影《风雪太行山》的演出,出演的是配角——体格剽悍的矿工。由于唐建伯的殷实,他还出资支持话剧《雷雨》在重庆等地的演出。1949年以后,唐孟桓在成都建国中学(15中学)任教,担任语文教师直至退休。

谢添晚年,曾经对唐家后人谈到过对唐孟桓的突出印象:“那是一个爱情至上者!”这句话,大可以窥见唐孟桓的性情。当年他与蓝苹(江青)、徐曼等人过从甚密,大有情义,至今有他与这些女星的合影为证。

新闻推荐

专家把脉江安柑橘

本报讯(记者朱梦蝶)7月7日,记者从江安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县正在专家指导下,发展晚熟柑橘产业。西南大学骆云中博士建...

江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