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鲟产卵期 转产渔民日夜巡护

宜宾日报 2020-03-14 01: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刘级心)3月11日晚,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副队长肖玉南和队员李基奎清理非法网具直到凌晨4点。3月12日,他们协助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进行长江鲟科考。昨(13)日,肖玉南和李基奎又驾船在长江上开展日常巡护。

长江鲟是长江特有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产卵期的长江鲟开展保护和科考工作非常重要。据历史资料显示,长江江安段是长江鲟重要的产卵场所,这段时间水温适宜,长江鲟进入产卵期,肖玉南和李基奎分外忙碌,白天夜晚都要轮班开展巡护工作,为的就是让长江鲟等珍稀鱼类平安顺利产卵。

肖玉南和李基奎曾是江安县的渔民,在长江捕鱼十多年,后来鱼越来越少,他们就外出打工了。“2017年,我们回乡,听说有反电鱼联盟,就主动加入,我们是渔民更加懂得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性。”肖玉南说。2018年,长江上游第一支专注于鲟鱼保护的协助巡护团队——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成立,他们成为其中一员。

“前期我们没有经费,后来公益组织阿拉善SEE、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出资支持,我们每人每月有3000元。”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介绍说,他在长江边长大,喜欢钓鱼,曾获得过国际舟钓赛第三名,后来了解到鲟鱼濒危的处境,于是决定做公益,开展鲟鱼保护工作。之前因为钓鱼和肖玉南、李基奎很熟悉,大家聊起做鲟鱼保护都觉得很有意义,志同道合的几人加入反电鱼联盟,从捕鱼变为护鱼。后来又加入了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致力于协助渔政等部门打击非法捕捞、救助误捕误捞珍稀鱼类、配合科考调研等工作。

江安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张新才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江安县220个渔民全部转产,得到了妥善安置,肖玉南、李基奎在此之前就转产做起了巡护,虽然工资不多但工作认真负责。巡护队成立至今已经救助了429尾长江鲟。

长年江上巡护,风吹日晒,肖玉南、李基奎皮肤黝黑,这几天更是带着黑眼圈工作,辛苦归辛苦,但他们说很有成就感,以前禁渔期很少看见自然繁殖的鱼儿,现在生态好转,巡江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鱼,甚是欣慰。

新闻推荐

宜宾市农民工创新创业标兵风采

陈芬:成功=勤奋+坚持(宜宾山勾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01年,陈芬与爱人蒋龙声到北京务工,卖过报纸、干过洗碗工、医疗健康...

江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