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发展草莓基地 农旅融合振兴乡村

宜宾晚报 2019-03-13 10:56 大字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近日,在江安县水清镇新窝头村的草莓果园春意盎然,不少顾客迎着暖阳,慕名前来果园里体验选摘红彤彤的草莓。这是80后返乡农民工曾胜英的草莓基地。

外地打拼

昨(12)日,记者来到水清镇新窝头村的草莓采摘果园,只见曾胜英正在大棚下,满脸笑容地在客人介绍草莓优质品种。曾胜英告诉记者,现在购买草莓的客户很多,但大棚里只有少量的果子了,真是供不应求。

如今返乡创业的曾胜英,曾走过一条艰辛的路。1983年,曾胜英出生在水清镇金山洞村新龙湾组,因为家境贫寒,她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她先后到江安县城、云南昆明等地打工,而后结婚生子。2012年,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曾胜英夫妇来到成都做起了贡菜生意,由于市场竞争力很大,曾胜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回乡创业

2014年,通过前期的考察,曾胜英认为种植中药材是一项致富门路。随后夫妇俩在毗邻的新窝头村流转土地120亩,投资40余万元,种植“佛手”中药材,从此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随着投入的增加,回报周期缓慢,资金压力也越来越大。因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几年来,创业效果不甚理想。就在她心灰意冷,快要放弃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燃起了她把创业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2017年10月,曾胜英结识了在江安县流转土地种植草莓的浙江老板郑根土。“郑老板对我的帮助很大,现在已经成为了种植合伙人。”2018年3月,曾胜英有了经济和技术支撑,扩建流转土地220亩,打造集草莓采摘、垂钓、烧烤、亲子游玩等于一体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走上了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现在她的草莓采摘园已投入270万元,建有78个大棚,有8个品种,当年创收超过100万元。

共同致富

“我们的产品是通过采摘、配送、电商平台等模式进行销售。”曾胜英说,去冬、今春以来市场需求量大,草莓供不应求。在创业得到回报的同时,曾胜英还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目前,她雇请到草莓基地务工的贫困村民有7人,季节性高峰时雇请临时工达100余人,解决部分村民就地务工的实际问题。

“我们在这里务工是按时间计算的,8元钱一小时。”江安县井口镇红花村二组村民余正英说,他们家里的土地流转了0.8亩给曾老板种植草莓育苗,自己60多岁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几十元一天,感到很高兴。曾胜英说,过去他们种植的幼苗都是从成都、贵州等购进的,增大了投入成本。今年他们就在毗邻乡镇流转了30多亩土地作为育苗基地,部分幼苗可提供给贫困村民种植,帮助村民共同致富。

获得殊荣

今年2月,曾胜英被宜宾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宜宾市优秀农民工”。

目前,她为了更好创新发展项目,将草莓种植基地注册为江安鸿瑞供销有限公司,自己任公司总经理。下一步,公司将进一步发展种植业、农资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信息咨询服务等项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种草莓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带动更多的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茶香飘世界

(上接第一版)旧时,翠屏区茶馆内专司泡茶和续水的人称“茶博士”,茶客围着茶桌坐定后,喊声“泡茶!”茶博士应声而至,一手提壶,一手...

江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