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早茶 杯中最早一抹春意
早春二月,西湖龙井、安徽白茶还在枝头蛰伏,宜宾的茶山已是满坡新绿、茶芽吐翠,茶农在茶树丛中穿梭、忙碌。在茶客们的翘首期盼中,早茶的清香就这样随春雨播洒,随春风荡漾。
尤其是今年,2月2日,还有两天才立春,江安县怡乐镇长沙村早茶基地里,簇簇翠生生的早茶嫩芽儿就已经俏立在梢头,只等巧手的采茶人将第一抹鲜活清香的春意揽入筐中。
这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采”,比四川其他产茶区早7—15天,比江浙茶区早了40多天。
江浙安徽等地的名茶,有“敲火试新茶,明前味最佳”之说,认为清明前的新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然而,在川南宜宾,茶树已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能量积蓄,在春寒料峭之际,已是鲜叶嫩度高,芽毫披露,制成的茶叶香高味爽,加之采摘及时,制作精良,上市快,因而形成了“早、嫩、快、好”的四大特色。每年3月10日前出产的春茶都统称为“宜宾早茶”。
宜宾早茶如何能引领这“天下第一早”?得从宜宾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说起。
宜宾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属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过渡带,地跨北纬27°50′-29°16′之间,紧靠茶树黄金纬度北纬30°。
北纬30°被称为“地球的脐带”,根据国内外科学家长期考察和研究发现,在此区域内,地质地貌最多样,自然生态最多姿,物种矿藏最多彩。这一区域气候湿润多雨,气候温和,植被茂盛,土壤肥沃,为优质茶叶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的地理环境,可谓吸日月精华、成绝世名品。可以说,中国最优质的嫩茶,全都产自北纬30°左右。
除了地处北纬30°外,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接壤,地形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态势,海拔高度在236-2008m之间,全市地貌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体,岭谷相间,平坝狭小零碎,“七山一水二分田”,其境内的老君山、黄山、大雪山以及王家山等成片的原始森林和全市4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形成了茶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全市适宜早茶生产的区域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65.3%,加之宜宾早茶产区的土壤土层深厚,土体厚度达20—50米,矿质养分丰富,酸碱度微酸,十分适合于茶树生长发育。
此外,宜宾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的交汇带,600多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流过宜宾境域,还有大中小型水库505座,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茶区附近,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最重要的是宜宾的气候得天独厚,其早茶产区属典型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特征,浅丘、河谷兼有南亚热带的气候属性,年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050-1618毫米,日照数为1000-1130小时,无霜期长达334—360天,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区,几乎无霜冻期,有冬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春季回暖特早的特点。
除了云南、海南和广西少数特殊的热带茶区外,宜宾与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相似、同纬度主产茶区相比,自然气温为最高,这使得茶叶常年在2月上旬就可开园上市,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
造化神奇钟灵秀,如此天时地利,3000多年前宜宾就有了茶叶种植史。今宜宾部分地域(江安及长宁东部)在秦朝以前属巴国,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时期,宜宾就曾以茶纳贡。《叙永县志》称,“川南饮茶之风始于周时,刀汉时行栽培,迄魏晋而大盛。”在云雾缭绕的叙州区黄山,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过千年古茶树,高数丈,两人才可合抱,近年来又发现过野生大茶树种群,数量达百株之多,足可证明宜宾是茶叶的故乡之一。
遥想千百年前的春天,当春雨催绽嫩芽,满坡茶叶竞发,茶香弥漫山间,茶山一片新绿。全城老少都在翘首以盼,盼这早茶又随春来了。
2010年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宜宾早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从2007年开始,宜宾开始举行早茶节,进一步提升宜宾早茶品牌,大力传播宜宾特色茶文化,不断拓展宜宾茶市场,围绕早日建成全省现代茶产业第一强市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如今,随着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和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宜宾早茶节的举行,宜宾茶叶“早优双绝”的特色日益为天下知晓。
新闻推荐
晚报讯3月8日,江安县151名志愿者踊跃献血超过4.6万毫升。每个月的8号,是江安县定时定点献血的日子。当天的献血活动从上午9...
江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