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牛项目 三界村民迎来“牛日子”

四川日报 2018-11-16 06:27 大字

□程文帝本报记者黄大海

整齐排列的自动化牛场里,100余头土黄牛安静地嚼着草料……11月中旬,宜宾市江安县铁清镇三界村,三界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向前正忙着盘算牛场的经济效益,“再过一阵子就到年底了,要早总结,早打算。”

三界农业公司的牛场是贫困村——三界村农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此前,三界村主要发展传统农业,且村民多外出务工。为帮该村转型升级、脱贫致富,2016年,三界村帮扶单位——江安县委宣传部请来种植养殖专家调研,制定了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的脱贫方案。同年,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该村引进业主,发展养牛项目。

项目有了,该如何发展?“考虑到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我们决定从牛肉品质抓起,发展循环生态养殖,规范管理。”向前说。为此,向前和另外两位股东投入3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现代化、可循环的高标准牛场,并成立三界农业公司。

走进牛场,记者发现,场地面积虽不大,但沉淀池、化尸池及高压清洗清洁设备等设施一应俱全。“牛场每天用高压水枪清洗两次,牛尿牛粪进入沼气池,可作为肥料、燃料。”向前介绍,“牛场现有100多头牛,按一般的养殖方法,味道肯定大得不得了。但在我们这里,只要走出牛场,就闻不到味儿了。”

高投入也带来了更高的回报。很快,依靠肉质鲜美的生态土黄牛,三界村的牛肉打出了名气,“当地一般牛肉价格是60至70元1公斤,但我们的牛肉能卖到80至100元1公斤,无论是在菜市场还是餐馆酒店,都很受欢迎。”向前说,他们还专门注册了“三界农业”品牌,为将来作打算。

有了养殖项目,三界村也多了很多增收机会。在牛场上班的村民李顺华每月大概有2000元的工资,“虽然不多,但离家近,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除了工资,李顺华还有土地流转收入,“每亩每年280元至480元。”据统计,近两年来,该项目已为该村村民带来直接、间接收益近百万元。

三界村的农业转型升级路才刚刚开始。目前,三界村还在陆续打造龙虾池、河鱼塘等,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初见雏形。

新闻推荐

工行宜宾分行成功办理首笔境内再投资业务

本报讯(张露)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宜宾分行(以下简称工行宜宾分行)在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该行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其...

江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