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驻村干部”张洋 誓用“红颜”换新岩

宜宾日报 2018-11-09 03:07 大字

□本报记者 邓烨

为及时全面宣传报道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干部的好典型好经验,讲好驻村故事,日前,省直机关工委与四川电视台联合开设了《最美驻村干部》栏目,每周在四川卫视黄金时段持续推出系列报道。江安县红岩村第一书记张洋作为宜宾市、县级部门的唯一代表,获评“最美驻村干部”。

宜宾新闻网记者到红岩村第一书记,从时尚“80后”到脚踩泥土的“村姑”,3年多来,熟悉张洋的人都说她变了。言语中充满了肯定和赞赏。

2015年8月底,张洋被选派到江安县南屏山巅的红岩村担任第一书记。对于她而言,“或许是我常跑基层,熟悉村民情况吧。”有过一定的经历,张洋怀揣激情融入到了群众中。

“新来的第一书记是个年轻女孩,能不能做主?”刚到红岩村,村民有些疑虑。为了证明自己的“靠谱”,张洋与村民同吃住,走进每一家贫困户了解情况,用双腿踏遍整个山村。

“刚来到红岩村的时候,全村只有一条1.8公里的水泥路,我从村两委办公室走到红岩组要1个多小时。”修路,成了张洋来红岩村的第一件大事。

为此,红岩村万家岩被劈出了一个槽口,也成了后来人称的“一线天”。2016年,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红岩村9.6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红岩村历史上第一趟直达县城的农巴车通行了。截至今年,红岩村修通了20公里农村公路,所在的区域也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的示范区域。

路通了,柿子可以运出去了。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就靠卖柿子为生,继续种植传统柿子难以带领群众致富。张洋立即带领红岩村两委咨询农业专家、跑柿子基地,学习产业发展模式,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红岩村最终确定了“依托600亩古柿林种植优质甜脆柿,依托丰富的天然生态林养殖林下土鸡,依托绮丽风光和人文景观打造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

2016年9月底,深秋时节,红岩村几百亩古柿林里,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他们尽情享受田园风光,体验柿子采摘乐趣。这一年,红岩村举办了首届柿子节。曾经只能烂在地上的柿子,如今在树上就已经卖完了。

2017年,红岩村又修起了游山道、文化广场、旅游公厕,打造了旅游景点,建起了两个优质甜脆柿为主的观光产业园,村集体实现收入32800元,94%的贫困户实现脱贫。

在红岩村柿子广场一旁,村民王举朝乐常在家门口乐呵呵地看着来往游客,从去年下半年易地搬迁到这里,王举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一家三口住进了75平米的新房子,也实现顺利脱贫了。“这都要感谢张书记的帮助,让我们生活大变样。”

对于村民们而言,这个“城里来的书记”确实有办法。她的新观念、新知识,以及她背后的圈子所整合的力量,支撑着村民们脱贫奔康的希望。

正如张洋所说,她不怕吃苦受累,所做一切只为不辜负群众的期望和组织的信任,红岩村未来乡村振兴的路还远,她会继续带领驻村工作队、干部群众为这片土地奉献青春和热血。

宜宾榜样

脱贫攻坚的带头人

新闻推荐

五矿镇:多管齐下筑牢防线 廉政建设抓实抓细

本报讯(陈其玉陈道强)连日来,江安县五矿镇纪委多方式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宣传,专题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

江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