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村: 繁华已随烟云去 和谐安宁入画来
△风景如画的五里村△杨家大院平面为组合四合院,线深三近房屋,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各错落有致地建有房屋,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的盛实相生,构成纸、墨、笔、砚图形。△油坊头大院木板壁上精美的雕花。△油坊头大院花窗。△建筑内部,加大进深,中间廊道连接左右房间,大进深增加屋顶高度,增加室内空间,以适应川南夏季潮湿闷热的气候。△杨家大院整体建筑结构为穿斗木质结构,木板作为主墙板,其中穿斗、梁柱都被油漆为朱红色,墙面为白色。住在杨家大院里的邻里在一起话家常。五里村传统村落是典型的农耕文化村落,至今村民依然保留着传统农作方式。
□本报记者 曾朗 王春艳 摄影报道
一池碧水,一弯回廊,一口古井,一个古朴的四合院,一排挂满桂圆、柑橘、枣子的果树,三两个正在晒谷子的村民。这里,是全国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江安县夕佳山镇五里村的传统民居杨家大院。
红白相间的墙,黛青色的瓦,长满青苔的水缸,字迹脱落的中药柜……走进院子,入眼的一切,无一不在无声诉说院子悠久的历史。
120多年前,乡绅杨氏在五里村桐梓湾的芳野中寻到一口井,井水回甜甘冽,据说喝此井水者长寿,杨家大院因此被锁定在此修建。
穿斗木构的房屋一间又一间,穿行其中,但见屋宇轩昂,古朴典雅。整个院落布局严谨,窗棂装饰讲究,雕刻精美,能清晰地看见门窗上木刻的人物、花鸟。
这里目前居住着三户人,均是上世纪土地改革时分到的屋子。杜庭松便是其中一户。
“我的孩子都出去了,他们让我去,我不愿意,这里多好,冬暖夏凉。”杜庭湘一再表示,杨家大院设计很合理,住着舒心。
杨家大院是悬山穿斗木质结构,木板隔壁,青瓦盖顶而成,它原始是施之于梁、柱、门、窗、壁木构件,并都用以防腐油漆,整个建筑古朴典雅,具有典型川南民居风格。
典型在何处?一是灰顶、白沿。其屋顶为悬山顶,整体青瓦覆盖,屋顶边缘均为白色瓦当收沿;二是斗拱、红柱、白墙。大院整体建筑结构为穿斗木质结构,木板作为主墙板,其中穿斗、梁柱都被油漆为朱红色,墙面为白色;三是大进深。杨家大院厢房和正房跨度都超过8米,其中厢房内部被前后分为多间并内设有通廊;四是高屋基和完整的排水管网。院落地处地势较低处,其院前为水田沼泽,防涝、防潮是杨家大院建设时的重点,所以其主体建筑建在2米高的石质基础上,并在院落内和石基中设计有相互连通的排水系统。
李寿良夫妇是杨家大院里还健在的最后两位原住民了。见到镜头对着自己,86岁的李寿良老人笑眯了眼,抱着自家养了8年多的猫对着镜头:“来,咪咪,你也笑一个。”一旁的老伴一边择着刚从地里摘回的豇豆,一边笑骂:“年纪一大把,还没个正经,不像话!”
只要一家有人,其他三家出门都不关门,空了大家一起约起吹牛喝茶,农忙时互相搭手,门前的桂圆、枣子、柑橘随便吃,这便是杨家大院村民们闲适而和乐的小日子。
杨家大院旁的农家乐“兰花苑”里,红色的辣椒晒在地上,主人乐呵呵地和我们聊起了天,黄色的小猫慵懒地躺在竹子上眯着眼打盹,见到我们,睁开眼缝瞧了一眼,复又转过头呼呼睡去,阳光下小小的身子一起一伏,让人无端地觉得安宁。
促使乡绅杨氏定居于此的古井,就在杨家大院不远的水田中。杨家开凿此井本是运用风水中引水稳财的手法为家族稳固财源,后因常年水位高出旁边水田水面,且大水年不溢出、大旱年不干枯,水质甘甜,被当地居民称为“万寿泉”。不知是否真托了泉水的福,大院里的人们,即使八九十高龄岁依然很健康。
在杨家大院,我们能明显看出政府文物保护的痕迹,但比杨家院子还老上40年光景的油坊头老院子,却是真真正正的原生态了。
从外面高处看,油坊头老院子惊艳了我们——严谨的四合院结构,青瓦覆盖的屋顶,白色的墙体,在历史的长河里呈现出斑驳的沧桑。
可走进去,院子的现状也让我们惋惜——院子几近荒废,天井里鸭子、鸡在吃食,玉米杆、枯竹子随意堆放在门旁。
幸而还有一家住户。“都搬走了,只剩我们了。我嫁过来就住这里,29年了,习惯了。”村民徐宜才的妻子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又端出一钵花生,硬往我们手里塞,“才煮起来的,都还是热的,快吃快吃,不要客气。”一旁的小孙女也学着外婆的热情,“我给你们找个口袋装点吧。”
农妇的淳朴热情,稚子的赤子之心,让整个破旧的小院温馨无限。
盛开的鲜花,造型各异的插花、形态逼真的蝙蝠,千变万化的几何图案……在油坊头老院子里,我们被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深深折服。
长江首城 宜人宜宾
聚焦宜宾建城2200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娟向阳)近日,笔者从江安县江安镇了解到,该镇多举措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产业旅游生态南屏。培育产业支撑乡村振兴。...
江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