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里啪啦的舞蹈 ——江安打莲枪

宜宾晚报 2018-06-14 12:04 大字

衣食住行,关乎人生。

唱跳玩乐,显示精神。

事实证明,追求精神生活,是人类的普遍共性。大家都喜欢想方设法地制造欢乐,释放压力,营造喜庆的氛围,激发高昂的情绪,进而愉快地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

就这样,“打莲枪”随着人类的需要应运而生,伴随着湖广填川的移民步履落户宜宾。它自清初便开始广为流传,至今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已是具有川南特色的江安县底蓬镇的民间文艺了。

“打莲枪”又叫“霸王鞭”,由清初移民传入江安后,改进为花枪。每到春节,即由“春官”唱诵方言“吉利子”——即吉利的唱词,配以“莲花乐”、“柳连柳”等衬词,边歌边舞,俗称“莲花乐”、“柳连柳”、“打莲枪”,现在也叫“莲宵舞”。欢乐明畅,娱乐健身。可一人亦可多人齐歌共舞。既通俗易懂,易于普及,又传承不难,容易掌握,因此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民俗的打莲枪,内含丰富的舞蹈语汇,融入了车灯、锣鼓的养分,也算总而成之者。

时代鲜明的唱词,传达教化功能,

欢快活泼的表演,为人喜闻乐见。

江安打莲枪,始于清代末年。起初,人们在结伴挖笋的劳动中,用竹秆拴上铜钱,在寻找春笋时,碰打老竹竿,咣当作响,互相还伴唱歌谣,以便联络。也有人说,在灾荒年间,一个乞丐出门讨饭时,手持竹竿,上拴铜钱作打狗用,并说唱几句吉利子话语,以便多讨食物。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不管哪种说法正确了,反正到后来,人们在民间吉庆娱乐中,三五成群,手持竹竿,上拴铜钱,伴随着音乐节奏,舞蹈跳跃,说唱祝福,或单人自身敲击,或多人队列相互敲击,发出清脆婉转的悦耳声音。

打莲枪的唱词切近生活,动作简单协调,舞蹈赏心悦目,表演易学易演,伴腔婉转平俗,演出形式多样,便于上下互动,因而深受人们喜爱长盛不衰。

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成熟,也算民间歌舞的化石。

在群众的劳余饭后中繁衍和发展,堪称现代文艺的滥觞。

江安莲抢是融舞蹈、歌曲、曲艺、民乐、诗文于一体,文艺的含量自不待言。

边舞边唱的视觉形式,让人心潮澎拜。单人单枪、单人双枪、“龙头”领唱多人表演,都在展示同样的精彩。

莲枪的舞蹈语言变化不大,肢体动作并不复杂:手持莲枪中端或双手各持双莲枪,有节奏地敲打地下和身上,让莲枪发出悦耳声响。八个节拍中,一二弯腰,用枪先敲右前方,后敲右后方;三四直腰微仰,枪敲左右肩;五六腰微前倾,枪别敲左右大腿;之后直腰,七时用枪先拍左手掌,八时左脚后踢,用枪敲打左脚板。

打莲枪的唱词内容没有什么要求,既唱传统歌句,也可见子打子,既可押韵,也可不押韵。表演时,表演者或“龙头”口念或口唱吉利言辞,他们会随机应变、察言观色,临时编写四言八句,末尾再加上衬词,如“哟、嘛、耶、呀、啥”等。有趣的是,偶然来兴时,龙头会把曲调旋律作“偏调”处理,如唱了歌句“打得鸡儿嘛”后,紧接着用曲调“唻咪梭哆唻”唱“满天飞耶”,直让大家哄堂大笑。

打莲枪的伴腔曲调旋律变化不大,容易学会,特别是帮腔曲调,只听一遍就能跟着吼唱。唱腔基本不变:不管人多人少,表演都需要全体或个人说唱,唱腔曲谱为——

扭嘿扭莲扭呀,

扭呀扭得儿莲海棠花。

梭拉多多,

梭拉多多,

拉梭米梭,

咿呀咿子喂打莲枪,

荷花弄海棠奔小康。

金钱梅花落,

荷花闹海棠奔小康嘛,

荷花闹海棠,

奔小康嘛,

荷花闹海棠。

悦耳动听的清脆声音,令人陶醉。

一唱众和的说唱形式,婉转悠扬。

风趣幽默的语言唱词,鲜活健康。

打莲枪的要求,简单得不能再简了——道具只要小竹竿一二,配件少许;伴奏可有可无,以笛子、二胡最为常见;场地无需标准舞台,广场、院坝、屋前、田边均可上演。动作民间原生态,语言风趣幽默,伴腔原始婉转,唱词切近生活。不管舞蹈为主,还是说唱为主,男女老少皆宜。既可自娱自乐,也能娱众谕人。

几声吼唱,情绪得到宣泄;

一阵莲枪,利于身心健康。

深厚的民间土壤,衍生广泛的生态根基。

你说,这莲枪既有艺术性,又有娱乐性,还有观赏性和广泛性,谁不喜欢呢?

面对现代,打莲枪无需市场竞争力,不求经济效益,只要人民喜欢!

——这,就够了。

新闻推荐

禁毒宣讲进校园

晚报讯昨(22)日,江安县五矿镇政府组织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在五矿镇初级中学开展以法治、禁毒知识为主题的宣...

江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