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记宜宾市第六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史进洪
[摘要]——记宜宾市第六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史进洪
□本报记者 郭晓娟
初秋的傍晚,凉风送爽。绿树青山环抱中的珙县上罗镇代家村,320盏温暖的路灯又亮起来了。村级文化公园里,忙碌了一天村民们来到这里享受晚饭后休闲的惬意,聊天、散步、健身……
早在2006年,36盏路灯就在代家村首次安装并亮起,照亮小山村漆黑夜晚的同时,也点亮了村民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代家村由此成了珙县第一个夜晚亮路灯的村。
“农村的夜不再漆黑了,我们村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9月1日,跟记者说起这些时,上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代家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史进洪质朴的脸上满是自豪。
敢拼敢闯的“使劲书记”
在代家村,乡亲们亲切地称史进洪为“使劲书记”。因为他敢拼敢闯点子多,带领村民发扬“勇敢闯、顽强拼、齐奋进”的代家精神,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硬是将一个贫穷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如今宜宾闻名的富裕村、果木花香的“花园村”。他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两学一做·榜样”、全国“科普带头人”、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四川好人等多个国家、省、市、县级荣誉。
2016年,以史进洪为原型的话剧《凤凰涅槃》在全市公演。2018年4月1日至4月13日,中影集团以史进洪为人物原型,在代家村拍摄电影《最后一公里》,并在全国上线公映。
时光回溯到2001年6月,年仅27岁的史进洪当选代家村党支部书记时,面对的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光棍村:这里距离县城80公里,交通不便;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少地贫;是无区位、无资源、无产业“三无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仅为乡亲们要么忍受贫困,要么外出打工,不少家庭穷得连每月几元的电费钱都犯愁……
如何才能改变这方土地贫苦的命运?作为土生土长的代家村人,史进洪总在思考。
穷山沟里种出“摇钱树”
为改变村里“一穷二白”面貌,敢想敢做的史进洪想过很多办法,种过粮食,销过化肥,养过乌鸡,但均以失败告终。后来听说种花卉苗木赚钱,他很感兴趣,立即自费带队到泸州、成都等地调研市场,经过村两委多方考察学习,结合自己早年外出打工的经历,史进洪建议发展黄桷树种植产业,但在发动村民种植时却遭到了质疑。
史进洪没有就此退缩,他借了5万元钱,说服5名村干部一起成为村里率先“吃螃蟹”的人——种起了千颗黄桷树苗。几年下来,他们盖起了新房、装上了电话、骑上了摩托车。原先有顾虑的村民们看在眼里,看到了致富的曙光,纷纷找他取经,开始种植花木。
代家村的花卉苗木种植渐成规模后,在史进洪的倡导下,村党支部适时牵头组建了代家群兴花木专业合作社,带领种植户抱团发展。如今,全村九成以上村民、3800多亩土地种上了花卉苗木,88%的村民当上了老板,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
面对花卉市场的变化,近年来,代家村又先后组建了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旅游综合开发公司,注册了“乌蒙山盆景”商标,从过去单一的“卖树苗”向园林工程、盆景培育、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村上的花木产品远销广西、贵州、重庆等地。2020年,全村集体收入达102.58万元,村人均纯收入为27543元,比2001年的人均纯收入1574元翻了近18倍。
“我们这里种的花木供不应求,现在都是外地老板带着钱来找我们要苗木呢!”村民史天兴开心地说,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花木经过精心栽培,就会变成大家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如今他家一家五口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
一切只为村民生活得更好
“不仅要让村民富起来,还要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史进洪的带领下,近年来,代家村整合县(镇)项目捆绑建设,累计投入集体资金285万元,建设入户便民路、卫生水池、垃圾处理池,安装路灯,改善村民出行、饮水等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每年还出资4万元,组建村民自助服务队和保洁员队伍,定期开展管理维护,让环境治理、道路安全、人畜饮水、医疗健康、保险等公共服务,在小山村里落地生根。
如今的代家村,村容整洁,村民洋溢着笑脸,家家户户是“老板”,青年人不再外出务工,外面姑娘愿意嫁进来了,代家顺口溜也出了新编版:“代家晚上,路灯全亮;男女村民,牵手路上;文化广场,又跳又唱;买卖花卉,互联网上;使劲书记,干部榜样……”。
谈及代家村的下一步发展,史进洪笑着告诉记者:“我们正以花、竹、茶为主导产业布局,申报3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促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杨)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鼓励老师们将个人智慧转化为集体优势,近日,珙县实验小学校一年级语文组开...
珙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