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魔方”

宜宾日报 2021-02-01 00:36 大字

□单华燕

“十三五”期间,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地震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的情况下,珙县在转型发展中寻求出路,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魔方”,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从卖资源到卖产品

铺就工业强县之路

曾经的珙县“由矿而兴”,储存无烟煤炭12.15亿吨,硫铁矿2.26亿吨,石英砂4700万吨、储量高达上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等珍稀矿种,然而,过度依赖资源、过度倚重资源价格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不可持续。

如何破局?该县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淘汰过剩产能,倒逼传统煤炭、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在“原煤向电能转化、石灰石向新型水泥转化、石英砂向高档玻璃转化、陶土向陶瓷转化”上大做文章,2019年,珙县煤炭产量从最高峰年产1000万吨降至年产不足15万吨,威力斯玻璃实现年产值2.5亿元,双慧陶瓷、泰山石膏、天晟新材料等绿色建材企业年产值超过5亿元,“十三五”末绿色建材产值30.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70%。

每一次转型,都是价值的大幅提升。2020年,珙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18亿元,增速3.5%。

“1+N”种养循环模式

构筑特色农业富民新路

如何在“特色农业”这个盘子里掘出“金蛋”?该县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种养为基础、加工为龙头,深化“双安双创”工程,大大力推进畜牧+蚕桑、茶叶、林竹、烤烟等“1+N”种养循环特色优势效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加快建成中国优质茧基地、乌蒙山区特色效益创新发展基地。珙县在特色农业的新型发展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十三五”期间,珙县被中国蚕业协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全县桑园种植总面积达21.8万亩,累计发种93.03万张,累计产茧4.337万吨,蚕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产值达22.68亿元,同比增长164%,蚕业促进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80元。

2020年,“鹿鸣贡茶”列入《2020年四川省名优产品名录》,全县茶园面积达15.17万亩,累计产茶4.39万吨。

2020年5月,珙县温氏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竣工暨“双百万”项目集中开工。同时配套引进了投资3200万元的年屠宰80万头规模的生猪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项目和8018万元的13万吨生物禾海有机肥项目。

……

“十三五”期间,珙县累计实现粮食总产85.9551万吨;农林牧渔总产值182.49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939元增加至18680元,年均增速保持在9.6%以上。

文化+旅游

开创增收新亮点

珙县绝非仅仅只有矿产资源。

这里有鹿鸣茶海、龙茶花海、王家四里坡原始森林,还有古朴浓郁的苗族文化、被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永久馆藏的珙县麦秆画……这些独特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成为珙县名片上的魅力亮点,为此,珙县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培育重点文化企业。

靠资源牵引,用龙头企业“催化”,珙县转型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十三五”期间,珙县苗族蜡染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及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农民文化理事会机制建设正式公布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示范项目,圆满承办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现场会,龙茶花海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鹿鸣茶海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第二届文化体育旅游节、“凤凰梨花节”“王家珙桐花节”等文旅活动,全县旅游总收入突破45亿元。

新闻推荐

罗渡苗族乡 应急广播村村响 惠民声音万户通

本报讯(魏星马伟)近年来,应急广播“村村响”在珙县各乡镇和行政村实现安装,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可以通过录制关于惠民政策、疫...

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