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和第一桥

宜宾日报 2020-08-05 23:47 大字

□张学东

当我站在这座一人半高的两檐翘角、顶冠精雕龙首的石碑前面时,一股苍凉之气扑面而来。石碑屹立在空阔冷寂的山岭沟谷里,暗红色的碑体凝重浑厚,历经风雨侵袭剥蚀,棱角磨损,风化裂纹,青苔斑驳,碑面上字迹模糊,但碑顶翼亭上横书的楷体大字“第一桥”仍然清晰可辨。

石碑立于川南高县胜天镇安和村红岩山麓的黄河口山谷间一道俯冲而下的山岭河坎上,石碑之前,淙淙流淌的溪河上便横跨着一座古老的五孔石墩桥。桥长20余米,四墩五孔,厚实坚固的青石立柱桥墩,历经上几百年风雨侵袭和洪水冲刷,仍屹立如磐。

抬起目光,我环望这片山岭葱翠、溪瀑喧腾的河谷,但见天遥遥、地邈邈,在险峻幽深的山岭沟壑间,从石桥两边延伸而出一条古道,蜿蜒起伏于杂木野草之间,时断时续显现着一段青石板铺砌的路面,残损的青石覆盖着泥尘苍苔,尽显岁月的沧桑和古道遗弃的冷落寂寥。当地老百姓告诉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尺道,以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南丝绸之路。

关于五尺道和南丝绸之路,史书记载:僰道,又名五尺道。五尺道是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僰人采用积薪烧岩法修建,从僰道县(今宜宾市叙州区)至千倾池(今昭通地区)的由川入滇通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命大将常頞在僰道的基础上继续修建至建宁(今曲靖),路宽五尺,故称五尺道。

至汉唐盛世,五尺道发展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一条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印,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的古老国际通道,它和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为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当我站在安和村红岩山麓黄河口横跨溪河上的这座有着第一桥称谓的石墩桥时,不由得浮想联翩,心情激动:如果此石桥和五尺道、南丝绸之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接起来,那“第一桥”的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其实,近年来安和第一桥声名鹊起,让世人关注的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一个美国传教士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2018年6月,“珙县旅游”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一百年前在珙县住了20年的美国人》的文章,引起了世人的广泛注目。这个美国人名叫葛维汉,1911年作为传教士到了四川,是个中国通。这篇文章里讲,葛维汉在宜宾期间,多次爬山涉水来到珙县,赠送书籍、篮球、足球给王武寨学校;帮助学校修建运动场;帮助王武寨苗族学生到华西协合大学附中读书。同时,他在珙县油榨坪小学任过教,住苗寨,与苗族人有很好的关系。随着这篇文章还配发了一张葛维汉在川南山岭间行走时自己拍摄的照片。

有一张一百多年前拍摄的已显灰黄的黑白照片,主景是山岭溪河瀑布上横跨着的一座石墩桥,桥面上站立着几个留长辫、穿长衫的清朝老百姓,他们正怡然自得地面向镜头方向,显然和拍摄者有某种神情的交流,说不定他们就是葛维汉的向导和随从呢。从照片中山岭的地貌,石桥石墩的形状,溪河瀑布的流向,以及周围田亩和河坎的地形地貌来看,经过与现在安和第一桥的形状作认真比对,人们惊讶地发现,照片中反映的场景和石桥,当属胜天镇安和第一桥无疑。

葛维汉博士是一位博学的牧师,曾经是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馆长,曾在华西教授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和比较宗教学,他还是震惊中外的成都平原三星堆文明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葛维汉的人生轨迹得知,他虽说是一个传教士,但更像是个民俗学家和考古专家,他多次到苗寨收集苗族歌谣和传说故事700多个,将其中659个译成英文,发表了《川苗的歌曲和故事》,由史密斯索尼学院于1954年出版。他尤其对神秘消失的白(僰)人具有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川南的“白(僰)人坟”》的科研文章。

安和第一桥,有幸见证了一个博学多才而不畏艰险的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大西南偏僻山区的科学考察经历。遥想一百多年前那个风和日丽的时光,葛维汉一行路过安和第一桥,发现此处风景优美,而第一桥的独特名字,更让他充满浓厚兴趣,情不自禁拍照留念。

犹如当年葛维汉站在石桥之上,充满好奇的目光上下左右察看着高峻的山岭和空阔的山谷,此时,我也站在这座古老的石桥上,耳听着桥下流水的哗哗声和不远处一挂瀑布的喧腾声,目光盯凝着从桥的另一段延伸出的一条断断续续的青石板古道,绕过几块梯田,向树林掩映着的一道峡谷口斜伸而入。

于是,从安和第一桥出发,沿着蜿蜒的古道一路下行进入黄河口峡谷,你便穿行在青山叠嶂之间,荫翳蔽日,满目苍翠。两列青山蜿蜒狭峙,如并伸着的两只手臂,怀揽着这葱翠怡人的一谷幽碧清凉。丛草覆没,古道寂寞。一种苍凉的意韵,从你脚踏青石板古道上发出的一声声沉厚的足音里悠然升腾,缭绕在整个空阔静寂的峡谷内,似乎有不绝如缕的赶早吆喝声、人马杂沓声、长途叹息声,从历史深处激荡回响。沿途,你会看到昔日羁旅行商之人在古道上遗留下的屐痕喟叹,一枚硕大的天然“王印”巨石,印把触地,印面朝天,似在对这方奇特幽美的山水盖上无字天书的感喟么?

出了黄河口,地势豁然开朗,良田万顷,农房集聚,一片平坝地区的繁荣景象。一问农人,我顿感惊讶,竟然进入了长江边李庄镇的辖地了。李庄镇,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美誉,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重庆、成都、昆明、李庄)之一。李庄镇隶属宜宾市翠屏区,位于酒都宜宾东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我瞬间联想道:从古戎州经南广、李庄坝进入红岩山区那逶迤上千年的沧桑古道,应该是踏上五尺道、南丝绸之路漫漫征途的一条便捷的陆上通道了。

站在辽阔平坦的李庄坝上,回望巍峨耸峙的红岩山,凹陷深幽的黄河口,我恍然间看到,一百多年前,年轻博学的美国传教士葛维汉在向导的带领下,从戎州城出发,顺江而下,来到红岩山下,穿过绕山的田亩,进入了溪流潺潺、植被丰茂的黄河口峡谷,沿着千百年来羁旅行商走过的青石板古道,向西南的崇山峻岭间一路跋涉而去。

新闻推荐

三伏天 高温将持续

晚报讯热到扭曲、热到膨胀、热到重影、热到旋转……近日,宜宾气温攀升,一大早太阳就开启暴晒模式,让宜宾人和烤...

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