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锐意进取彰显城市创新力量 致敬贡献者,2019年度合肥十大创新人物评选结果今出炉

合肥晚报 2020-03-30 00:40 大字

嫦娥四号的关键设备有咱“合肥造”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材料应用技术研究室团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下称固体所)研制的缓冲拉杆,成为这次软着陆中重要一环。

月球背面地形极其复杂,这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拉杆也成为“嫦娥四号”着陆系统中的关键重要件。

在这一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突破了拉杆产品多项冷、热加工关键技术,在拉杆材料组织与性能调控、拉杆结构设计以及各项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这种合金制成的缓冲拉杆,曾于2013年成功保障“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为我国首个航天器踏足地外天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群理工男与编程的“浪漫故事”

中科大超算鸿雁队

2019年11月8日,由国际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面向亚太地区的第七届大学生RDMA编程挑战赛在北京落下帷幕。由中科大学生组成的超算鸿雁队获得一等奖。

这次比赛范围扩大至整个亚太地区,有30多支队伍参赛。在本届比赛中,科大派出一支五人团队,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研二学生张子豫担任队长,研一学生姜庆彩、许乐,大三本科生刘紫檀、付佳伟五人组成,计算机学院安虹教授指导。经过长达4个多月的准备,科大超算鸿雁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第三次蝉联一等奖。

补齐技术短板造福肿瘤患者

陈根 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高能离子加速器曾是安徽省的科学技术短板,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加速器部部长、高级工程师陈根带领团队用了四年时间,攻坚克难,不仅将这一短板“补齐”,更让它成为了安徽省的技术强项之一。

作为公司的技术核心,常年无休成了他的日常。“我们的身后是无数被肿瘤困扰的家庭和患者,早一天投入使用,就能早一天帮他们缓解痛苦。”陈根说,他们研制质子加速器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让更多的患者能有机会接受治疗,通过研制实现设备的国产化,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事故应急处置她总是“冲锋在前”

李蓉蓉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蓉蓉,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勇于担当的敬业精神,书写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风采。

李蓉蓉先后参加了“极端条件下压缩机关键部件失效预防技术”、“危化品存储压力容器火灾后的合理使用评价技术”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相关成果多次在重大事故原因分析、灾后应急抢险等安全保障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做国内无人驾驶的领军企业

江如海 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三年前,江如海还是中科院合肥创新院的一名研发人员,每月拿着稳定的工资。2017年,江如海在工作中调研发现,无人驾驶技术有很多应用场景,一个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念头在他脑中浮现。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江如海毅然辞去了工作,带领着一帮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攻坚克难,最终推出了国内首款可实现量产的低成本无人驾驶摆渡车。

如今,合肥中科智驰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合肥造”无人驾驶摆渡车已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具备了从研发到量产的条件,这是合肥乃至全国首款可实现量产的低成本无人驾驶摆渡车。

闯出成果转化新天地

黄叙新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副院长

设立我国首只成果转化定投基金、助力成果转化落地、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开展创新创业辅导,推动企业发展……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副院长黄叙新,在创新创业浪潮中,积极探索,闯出了一片成果转化新天地。

通过近5年的努力,黄叙新成功辅导70余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其中27家被认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3家企业入围瞪羚企业及培育企业榜单,22家企业获得超过2亿元各类基金投资,包括11家企业获得市区天使基金投资,7家企业获得省高层次团队基金扶持,5家中科系企业获得国赛优胜奖,在孵企业中科美络等年主营收入过亿元,中科系企业在全市创新创业中脱颖而出。

合肥造“和氏璧”助力解决能源问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团队

它的外形呈饼式结构,类似中国古代的和氏璧。它的价值不是“城池”能衡量的,它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部件之一。

2019年9月20日下午,ITER计划极向场6号超导线圈交付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开工活动在合肥举行。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担研制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极向场6号线圈竣工交付。

这一合肥造“和氏璧”即将启航运至法国ITER现场,为人类实现用核聚变解决能源问题打上“合肥制造”烙印。

合肥造机器人千里赶赴救援现场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无人装备研究所

历时20多个小时,行程1400多公里,三台“合肥造”侦测灭火机器人,从合肥火速“奔赴”煤矿事故现场。

2019年12月14日下午,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各方力量紧急参与救援。其中,由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三台HRG侦测灭火机器人,千里驰援,抵达现场整装待命。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无人装备研究所副所长管永贺介绍,由于井下地形复杂,人工作业危险系数高,难度大。而侦测灭火机器人,同时拥有钢铁之躯与硬核技术,能代替人力发挥作用。“虽然最终机器人没有下井,但机器人设备对井下救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随时应对紧急情况。”管永贺说。

完成安徽首例5G“天玑”骨科手术 机器人多中心远程手术

安医大一附院骨科手术机器人团队

2019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场特殊的“骨科手术”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利用5G技术,身在北京的知名专家院士田伟点击鼠标,在电脑上作出术前规划,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就能执行命令,展开机械臂,帮助医生完成骨科手术的精准操作。这也是安徽省首例5G“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远程手术。

早在2018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已经利用“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患者进行手术。利用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的软组织损伤小、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减少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脊髓、血管损伤风险。截至目前,“天玑”骨科机器人已经参与了327台骨科手术。

为无数疼痛患者解决难题

殷世武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疼痛科主任

一年完成上千台介入手术,为无数疼痛患者解决了难题。殷世武带领着合肥市二院介入医学科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介入医学科作为合肥市二院的拳头科室,也被评为安徽重点特色专科和合肥市重点学科。2019年,他带领学科一同将介入疼痛深入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利用介入疼痛使得脑梗瘫痪者重新行走。他参与编撰的《胰腺整合介入治疗学》也是国内第一本有关胰腺介入治疗整合医学方面的书籍。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蒋瑜香 唐萌

新闻推荐

珙县纪委监委:强化《规则》学习 提升业务能力

晚报讯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全文共10章58条,主要对检举控告的接收受理、检举控...

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