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全省模式”建“生态产业链”

消费质量报 2019-12-10 22:13 大字

——记来自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驻村“第一书记”们

他们从行政执法单位到基层党组织驻村,迅速转换角色,深入了解村情村务,通过抓好“争取资金,配好硬件”“带好班子,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成功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目标。他们就是来自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驻村“第一书记”们。

刘渊:青春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飞扬

2017年5月,31岁的刘渊被宜宾市市场监管局(原市食药监局)选派到定点帮扶的屏山县屏边彝族乡麻柳村任第一书记,开始了驻村帮扶工作。

曾经的麻柳村有建卡贫困户104户522人,贫困发生率达27.16%。截至2018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357元,已脱贫64户330人,贫困发生率降到9.99%。

2017年5月,在宜宾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任副主任的刘渊接到了任命,从来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的他非常忐忑,“大脑从食品检测转为基层管理学,双手从实验室器具转换为拿锄把子!”但不到两个月,刘渊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处处为他们着想,实实在在地为他们解疑难。

两年来,刘渊和驻村工作组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组公路22.3公里,新建泥结石公路16公里,整治产业公路6公里,新建西宁河车行漫水桥和人行桥各1座,形成组组通公路的交通网络;跨西宁河车行桥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西宁河西侧群众汛期涨水就近过不了河的历史问题。建成麻柳塘聚居点防洪堤和人畜饮水,四组、十三组、八组、九组人畜饮水建成投入使用,解决了800余人安全饮水。

“麻柳村地处高山,这里气候适合种植茶林竹、李子、猕猴桃。村里人也种过一些,但苦于缺乏专业技术,也没有销路,收成不好。”刘渊说,为了发展产业,驻村工作组聘请了专家专门教授茶林竹等产业的种植方法。

如今,麻柳村新发展成立种养专合社4个,带动贫困户80余户,其他农户100余户。整治产业公路6公里,新建产业公路10公里。新发展茶林竹3000亩、李子600亩、猕猴桃100亩,新安装杀虫灯50盏。年出栏生猪1200余头、仔猪4000余头,牛20只左右、羊200只左右。积极实施东西扶贫协作产业发展项目,茶叶500亩、花魔芋150亩、林竹3000亩、500头规模生猪代养场1个等产业项目。集体林地承包、专合社股权量化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达2.3万元,实现集体经济零的突破。

渐渐的,刘渊也从村民口中的“他”变成了“刘书记”。

游刚:“村企联姻”破解脱贫产业瓶颈

带着脱贫攻坚的任务,面对沉寂的永福村,驻村第一书记、宜宾市市场监管局游刚(原市质监局)没有丝毫退却,“脱贫攻坚,行动最重要!”

永福村位于宜宾市珙县珙泉镇南部,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有建卡贫困户78户,共292人。2018年底,永福村成功实现贫困村整村退出。

2018年4月,初到永福村的游刚走村串户,时刻将脱贫目标装在心里、记在脑中、落实到行动上。

通过走访,他把有着“短平快”特点的种桑养蚕业作为扶贫首选产业,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近年来,永福村依托蚕桑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蚕丝之路。

永福村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养蚕规模和产茧量在珙泉镇均名列前茅。但受市场因素影响,到2013年,永福村蚕茧年收入只有三四万元,昔日蚕桑业的辉煌不复存在。

游刚抓住“两新联百村,党建助振兴”活动载体,积极对接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通过“企业赞助+村级产业资金投入”方式,筹资近百万元,修建1000m2工厂化养蚕大棚3个,带动养蚕农户90余户发展产业,其中贫困户45户。截至目前,全村发展蚕桑近2000亩,今年蚕桑产值达263万元;40余户贫困户通过养蚕,户均增收2万余元。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题中应有之义,对此游刚感到责任重大。

自2014年来,永福村对照“村退出、户脱贫”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通过新修、硬化便民路,有效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和发展难问题;安装饮水管道,保障农民用水量和用水安全;实施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村容村貌整体形象,使新农村建设更加靓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游刚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市委表彰为全市党建示范市先进个人,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县委表彰的优秀第一书记和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珙县脱贫攻坚贡献奖。

宋国真:昔日贫困村化身“全省模式”

走进宜宾市筠连县五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文化广场。这里是新村聚居点,一座座川南民居式建筑立在村中心,村民们悠闲地散着步。说起近年来五凤村的发展,村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产业发展起来了,居住问题解决了,日子更有盼头了。”“这得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村上发展了好产业,我们迎来了新生活。”

2018年末,五凤村实现整村贫困户脱贫目标。

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市工商局)派宋国真到五凤村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以来,宋国真积极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确保五凤村在整村脱贫退出后政策不断档、百姓生产生活不返贫。

近年来,五凤村实施危房改造54户已全部入住,实现贫困户住房保障。硬化村组道路、入户路共26.1公里,基本实现村村、户户通水泥路。修建蓄水池41口3150立方米,新建太阳能提灌站1座,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引入通信供应商建设起基站、光缆等设施,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宽带入户率达98.3%。建设的党群服务中心、2个文化广场、卫生站、图书室、幼儿园已正式投入使用,群众健身器材、村村响广播、医疗设施设备、村医生配备齐全,实现了村级文化、医疗、教育设施设备有保障。2017年度被宜宾市评为“四好村”。

近年来,五凤村推行“补改股”“补改借”创收模式,创新收益试点项目运行模式得到省委农工委、省财政厅的高度肯定,并在五凤村召开全省集体经济发展现场会,推广五凤村创新收益试点项目运行模式。五凤村产业扶持基金管理经验被省财政厅、农业厅、扶贫移民局采纳,并联合制定印发《四川省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小山村的产业扶持基金管理使用经验成为全省“模式”,实现“同频共振”。五凤村《推动“五化”并举提高“五力”实效—创新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的“五凤模式”》经验材料得到省市相关部门肯定,被纳入2017年全省“好教材、好课程、好案例”入选项目。

罗峰:石门村的“有机产业链”

石门村地处筠连镇南部山区,辖6个村民小组316户1472人,总劳动力660人,常年外出务工382人。全村贫困户69户319人。

2018年7月,罗峰被宜宾市市场监管局(原市知识产权局)选派到定点帮扶的石门村加入驻村工作队,开始了驻村帮扶工作。2018年底至今,贫困发生率为零,做到了全村脱贫。

2018年7月,罗峰被派驻石门村后,首先想到的是团结村级班子。半个月里,他分别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老村干部谈心,把村级班子扭成了一股绳。随后的2个月里,他将全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走了个遍,了解各家关系及致贫原因,对扶贫工作有了自己的想法。

石门村距离县城并不远,但路烂通车不便,村民出行困难。要致富,先修路。经过多方协调资金,在帮扶单位帮助下,全村已硬化村组道公路10公里以上,村内便民路达到20公里,方便了全村人的出行。

石门村适宜种茶,罗峰与驻村工作队其他队员一道,鼓励村民大面积栽种良茶,目前,全村茶叶面积达到1500亩。同时,引进浙江商人来村建立2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村上入股产业扶持发展基金10万元入股茶厂分红,作为集体经济收益,方便了村民即采即卖。

筠连中学也是村上帮扶对象,罗峰想到了学校要有食堂。在同其他工作队员商议后,他们鼓励村民创建“精福种养殖合作社”,协调宜宾市知识产权局提供15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并使用村上产业扶持资金6.5万元入股合作社,租地30余亩,成立了蔬菜基地。于是,贫困户到基地种植蔬菜、养猪,基础所产全部定点供应筠连中学食堂,这样,既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又解决了贫困户收入问题。现村民集体经济收入达2.78万元,“有机产业链”具备了长远发展持续增收的条件。消费质量报特别报道组

新闻推荐

宜宾网格员:地震灾区的“全科医生”

珙县网格管理员入户登记流动人口信息本报全媒体记者李丹文/图10月中旬,位于珙县珙泉镇占地约60亩的鱼池村聚居点项目...

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