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建特色 打造重建标杆

宜宾晚报 2019-12-30 10:38 大字

晚报讯 “6·17”地震转入灾后恢复重建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年基本完成,两年全面完成”“城镇看双河、农村看鱼竹”的工作要求,珙县及时成立鱼竹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选派精干力量,组建综合协调、住房重建、环境治理、交通建设、产业发展、党建引领等6个工作组,坚持以人为本,落实重建责任,突出产业、旅游、风貌等重建特色,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高效有序推进重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重建标杆。

突出产业特色

打造发展标杆

珙泉镇鱼竹村由珙泉镇鱼池村和竹家村行政区划调整合并而成,幅员面积18.12平方公里,辖23社,3187人,其中苗族群众460人。该村涉及灾后重建项目18个,投资估算35886.635万元。鱼竹村坚持把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紧扣鱼竹产业、文化、生态、地形等特点,按照“一心三片”的布局,建设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乡居广场、农副产品营销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水产养殖和休闲农家旅游为主的滨水综合发展区,蚕桑综合发展为主的丘陵桑蚕种养区,立体竹业发展为主的高山林业种植区。大力发展2000亩桑园、800亩竹+桢楠基地,设立蚕桑研究院、苗族蜡染传习馆,创新发展竹里民宿、竹工艺和竹加工等特色产业,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增加村民收入。

突出旅游特色

打造生态标杆

立足洛浦河畔丰富的温泉、竹、水等自然文化资源,遵循“农旅结合、文旅融合”原则,将鱼竹村作为全新的高标准旅游平台来打造,以温泉康体疗养为核心,配套特色休闲度假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以三产带动一产、促进二产,着力打造川南温泉文化第一村,加快建设“洛浦村寨·鱼竹人家”综合体;计划建设500平方米“1+6”党建服务综合体、1500平方米村级文化广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完善水电气、通讯网络等服务设施,提升鱼竹村综合服务水平;实施洛浦河沿线水环境整治,以沿河及东西两侧道路为主线,整合沿线形象功能节点,打造7.13公里珙县珙泉镇鱼竹村———长宁县双河镇旅游环线,建设3条乡村特色景观带,打造若干个特色旅游节点,形成“三环、多节点”旅游产业格局,实现文旅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带业、以业兴村的发展目标。

突出风貌特色

打造民居标杆

“6·17”地震灾害发生后,鱼竹村是珙县距离震中最近、受灾最为严重的行政村,大部分房屋严重受损,山体滑坡严重,道路开裂变形随处可见,该村有C级危房188户,D级危房282户。转入灾后重建后,鱼竹村灾后重建聚居点选定集中安置点20个,预计安置C、D级危房户及其他农户131户,其余42户D级危房户选择自建新房。该村大力扶持农户住房重建,将土地增减挂政策和灾后重建补助政策相叠加,减轻农户重建经济负担。经过深入细致论证、征求群众意愿,重点对洛浦河沿线和新建房统一按照川南民居风貌进行打造。其中,率先动工的鱼竹村2社大蓝田聚居点,风貌规划以鱼竹村农房户型设计导则为指导,按照“青瓦出檐长、穿斗粉白墙、宅前敞院坝、四周立檐廊”的川南民居风貌打造, 分别为2人户60平方米、3人户90平方米、4人户120平方米和5人户150平方米等4种户型。截至目前,鱼竹村2社大蓝田聚居点建设、7.13公里道路路基拓宽(路面宽度6.5米)、加宽路段强弱电搬迁等方面工作,聚居点居民住房全面进入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该村其余19个聚居点也正在加快“三通一平”等基础工作。

文良炳 文/图

新闻推荐

病情均稳定 身体较虚弱

记者探访13名获救矿工近况——病情均稳定身体较虚弱□本报记者颜婧李立洲“请家人放心,我在这里很好,谢谢关心和救助我...

珙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