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怎么玩?佳人摸秋西园盗瓜

当代生活报 2019-09-16 12:55 大字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现秋日盛景。 本版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陈枚《月曼清游图之琼台玩月》 王献之《中秋帖》 郎世宁画《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据考证,中秋源于古代帝王祭拜月亮的礼制活动,“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中秋节的兴盛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的唐宋时期,人们对月当歌,常常赋诗作词,留下了很多美好的佳句。

而到宋代,人们中秋玩月“宴于西楼,望月锦亭”,“宾朋逢好景,把酒为迟留”。

“摸秋”习俗昨夜西园盗去瓜

清代乾隆时期的中秋,雅州府(今雅安市)、广元、盐亭、屏山等地有以瓜饼互相馈赠,设酒食赏月的习俗。珙县的士大夫亲友间相互馈赠礼品,月出时陈设新果、月饼供奉。要以月之明暗卜元宵的阴晴。民谚有“云掩中秋月,雪洒上元灯”的说法。

合川举人张乃孚有《巴渝竹枝词》写重庆“摸秋”的习俗:“送瓜箫管闹盈街,火树星星往复回。何事求嗣心太切,佳人寺里摸秋来。”其自注为:“中秋夜,女伴游寺中,辄手扪石狮子,以为得子兆,谓之‘摸秋’”。他的《合阳竹枝词》也写了合川一带为少子者送瓜的习俗:“自分中秋见月华,不知清怨落谁家。拥来火树笙歌沸,昨夜西园盗去瓜。”

其后的合川廪生王履吉的《合阳竹枝词》也写出了此俗:“中秋人望月升华,铁板铜筝闹正哗。处处都将瓜竞送,不知桂子落谁家。”陈在镤的《合阳竹枝词》也写道:“箫鼓声声月未斜,中秋桂子落谁家。嫦娥也觉团圆好,照见人间正送瓜。”以世人之心想象仙人,把嫦娥的慈悲心怀也写出来了。其实,这是旧俗认为,“送瓜”是取瓜瓞(dié,小瓜)绵绵,多子多福的意义。而梁山(今梁平)县举人涂宁舒的《竹枝词》写道:“团圞(luán,圆)小饼亚时羞,喜煞儿童竞唱筹。今夜月华须共守,满庭瓜果又中秋”。把儿童们喜度中秋节的情趣写出来了。

同时期的崇州举人谢攀云《蜀州中秋竹枝词》共写了十首:“东邻姊妹北娇娥,悄密相邀曳绮罗。料得中秋好时节,‘城隍庙’里听笙歌。”“‘西湖’月色晓钟催,铁锁金吾彻夜开。一瓣神香三步拜,阿娘前面唱如来”。写出了妇女们中秋拜月、游乐的气象。“货肆新开结彩棚,百花旖旎列纵横。分明一样钗头凤,买插双鬓便有情。”写出了街头货肆林立,妇女们对首饰品的情有独钟。

鼓乐“送瓜”只待明年添一子

嘉庆年间井研县提前半月,各商铺即开始卖月饼了,以供人们玩月。乡村收获完毕的人,稍微休息,宴饮为乐。城内的居民、旅客都要过节,有预先馈送佳节礼物的。看到松下的月影,听到花宫的阵阵钟声,旅客们都会产生故乡节日的思亲感觉。

华阳、彭山县、纳溪县民们要互相馈赠月饼,晚上,妇女们要铺陈瓜果,祀月于中庭。好事者还要外出偷摘南瓜,敲锣打鼓地奉赠那些缺少子女的亲友,称为“送瓜”。温江县人皆以月饼互相馈赠,夜分,洗盘盛上果饼祭月,开宴赏玩,并有彻夜不眠者,谓之“看月华”。广汉人们如同端午节一样,互相拜贺,用胡麻来做月饼,馈赠亲友。当天,各街巷的民间组织“土地会”,各自还要上演剧目庆贺。夜间供月宴赏,尽欢乃已。自此后,昼短夜长,各种工作都要开始加夜班了。

什邡、江津县的中秋节,人们要馈送月饼作为庆拜。晚间陈设瓜果,宴赏月下,欢欣地观看月华。邛州、洪雅、犍为、峨嵋县是准备糕饼、藕菱等物赏月。三台县家家作糖饼,捏成花样,馈赠亲友,谓之“月饼”。设瓜果、酒食于庭,合家赏月,谓之“月团圆”。城市灯火如昼,歌管遏云,多有彻夜不眠,守看月华以为祥瑞的人。但是,七八月间,四川盆地经常苦于有雨,当晚月色之明暗,又在当地作为兼卜下年春季“灯节”的盛衰。有民谚说:“八月十五云遮月,准备上元雨打灯”。普遍以无月为遗憾。眉州、马边县民基本上是士大夫间聚饮赏月而已。

南溪县青少年也还要把瓜涂成五色,鼓乐“送瓜”给缺少儿子的人家,彻夜不停,虽然表达了期待来年得子的愿望,但青少年的行为往往带着玩闹和嘲讽,官方志书认为此活动“最宜禁”。

灯烛辉煌瓜果罗列赏月宴

道光年间新都、蓬溪、新津县是各陈果饼,剖瓜供月,合家团圆聚饮赏月。

金堂县是“富贵人家士女陈饼饵、瓜果为‘赏月宴’”。綦江、安岳、隆昌县有“摸秋”和“送瓜”的习俗。江油县是铺户卖月饼,以供应人们玩月。乡村收获完毕了的,举办宴饮为乐。城内居民和旅客们都要过节,还有预先送节礼仪物的。夔州府很重视中秋节,晚间先要祭月,是时瓜果罗列,灯烛辉煌,爆竹之声不断,如同除夕一样。该地的“夔府八景”中有“峡门秋月”一景,那晚上登高望月,果然不同一般。民俗也有以中秋月色预卜来年“春灯”的。忠州一带类同南溪县的妇女“摸秋”、青少年“送瓜”习俗。带有地方特色的是,当天俗称“土地诞”日,入夜后要恭谨奉香祭祀土地爷。哪怕是穷乡僻壤,无不结篷庆祝。

同治年间郫县、嘉定府(今乐山)、彰明(今属江油县)、合江县民要设宴观月,作月饼馈节。绵阳常以瓜饼互赠,设酒食赏月,也有以中秋月色兼卜“春灯”的民谚。巴县以瓜饼、梨藕相食,设酒席赏月。

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祀月,是妇孺结伴,鼓乐送瓜,与外地不同的是还要迎接梓潼神,作为宜男之兆。接受的人家,要以酒食果饼进行犒劳。从中可以看出,川东、重庆地区妇女们并不等待他人送福,自主意识远较其他地区强烈。万县“送瓜”活动,比较正式得多:当晚,亲友们要相率装饰好童子,抱瓜送进缺少儿子的人家。一路上鼓乐导从,爆竹喧阗,主人家要张灯结彩相迎。主人夫妇要穿上盛装守候在堂屋内,童子进入寝室,放瓜在床上。出来后,众宾客登堂贺颂,祷告老天保佑生子。主人要款待宾客,犒劳所有到来的人们。会理县的糕饼铺提前半月就要搭起灯棚,各种酥饼堆积如山,以供县民们购买祭月。

五彩“月华”通宵不眠见者喜

咸丰年间云阳县民颇重中秋节,要夜制月饼,陈设瓜果、酒肴玩月。习俗认为当晚月亮会显现五彩“月华”,见者有喜,因此人们往往会通宵不眠的等待。

光绪年间的灌县、射洪、铜梁、名山、黔江、定远县(今)、彭水县、梁山县等要晚间祀月,相望月华。亲友间互赠果饼,也间有“送瓜”的习俗。而蒲江、丹棱县则简朴得多,当时民间正忙于收割,只有士大夫家准备糕饼、酒肴玩月。长寿县、合州人们要陈果饼赏月,对于那些缺少儿子的亲友,该地是用泥抟成童儿像,彩轿鼓乐送至。也有“送瓜”的习俗。蓬溪、太平县(今)民祀月时,要鼓吹为娱。也有窃瓜、送瓜的举动。

黔江县、定远县民要庭列茶果,欢坐达旦的“守月华”,也有“送瓜”习俗。奉节县民在中秋前几日,就开始相互馈赠果饼,当晚祀月,灯火辉煌,爆竹不断,欢乐如同除夕一般。盐源县民以中秋为重要节日,相互馈赠月饼,夜晚则举家欢宴,陈设瓜果于中庭,拜月光,待月华,以人月同圆为庆。

宣汉县举人王道生的《下蒲竹枝词》:“鼓吹中秋夜送瓜,新娘三日脸生霞。转成薄怒无人见,却拥娇郎入帐纱。”写出了中秋送瓜对新婚夫妇的有趣情景。

又据傅崇矩的《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时期,成都的中秋节要购买月饼、麻饼、牛肉、核桃、柿子、石榴、板栗、梨子、佛手等。亲友间要送节礼,晚上要敬月光。小孩子们要耍“满天星”。此外,成都商家还要收结货账和开账,民间就传为“月光生日”。节日前后几天,各街还要合资演影戏酬神。

插香百支黄橙一枚高杆上

民国时期华阳县民们仍要铺陈月饼、瓜果祀月,或约朋友吟诗饮酒,谓之“赏月”。“送瓜”习俗依然流传。灌县习俗是以香饼荐月,妇女儿童分享。对于私塾老师,照例要送中秋的节礼,如同端午节一样。新繁县一带也有祭月的供拜活动。大邑县城区举行拜节,具糕饼、酒肴赏月。民国时期,改此日为“秋节”,禁止庆贺,也难以改变民间的习俗。

简阳县民都要用月饼祭祀祖先,馈赠亲朋。合江县除继承清代风俗外,入夜时分,儿童们数十成群,用火烧燃柚子来玩弄,叫做“柚子龙”。乐山县士大夫们购买月饼相互馈赠,家中陈设糕饼、果饵作赏月宴。夜中,男女遨游,如同元宵一样。“送瓜”之俗,也如元夜“送灯”一般。而“偷青”活动则变为“偷瓜”了。其余馈送仪式如同端午节一样。

窃瓜的儿童及冬瓜、南瓜,都要用彩红覆盖,鼓乐执事,抬送亲友家,以兆生子。

合川县市民多买果饼、麻糖、橙糖,还要以糯米作糍粑陈于月下,燃香烛以供,按卑幼次序拜贺尊长,尊长们也必然会发放果饼给他们,名叫“团圆”。这个节日,一般人家都不吃荤,所以民间谚语称为“素节”。当晚,要用黄橙一枚,放在高杆上,插香百余支,一起点燃竖立于门外,叫“烧天香”。儿童们又多以黄橙置竹竿头上,用竹篾编成龙头,糊以五色纸张,点红烛,玩于街巷间,叫做“橙子龙”。少年们也有“送瓜”的娱乐。城内外街衢巷口及各寺观山门外,都有土地庙,市人们于中秋节醵金备香烛、供果等,或演影戏,或唱围鼓,或打洋琴,叫做“闹土地”。又比外县不同。丰都、名山县仍然继承了清代简朴的玩月活动。松潘县虽是边僻,中秋时也是亲友们互馈饼饵,不过晚上是设茗茶赏月。

据《华西都市报》

新闻推荐

珙县残联关爱受灾残疾人

晚报讯9月2日至昨(3)日,珙县残联工作人员一行深入该县珙泉镇、巡场镇两镇8个村(社区),实地调查了解在“6·17”地震中受灾严重...

珙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