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德治为根本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 余俊宏
作为长江首城的宜宾,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德治为根本,充分发挥德治的融合、引导、教化等功能,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相互补充,不断提升宜宾市乡村治理水平。
首先,德治能够提升自治的水平。据了解,目前我国超过98%的村都制定或修订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自治在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地方仍存在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较低、外部监管缺失、村委会行政负担过重等问题。德治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对乡村治理更高层次的要求。实际工作中,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不断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回报家乡的情怀。要充分发挥挖掘和推广传统的乡贤文化,积极发挥乡贤乡绅参与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的力量。要以“德治”为引领,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广泛宣传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礼仪,践行文明礼仪,引导传承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文化,摒弃落后教条的陈规陋习和不良陋习,对移风易俗、歪风邪气等逗硬打击,引导农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自治基础上的乡村治理水平。村民议事会成为村民掌握“话语权”渠道,有效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功能。如针对农村遇事大操大办讲排场加重村民家庭负担的不良习惯,通过群众自己提、自己议,什么酒宴可以办、什么酒宴禁止办,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有效地实现了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将民间酒宴回归情感交流本位,也让农村陈规陋习悄然改变。
其次,德治可以弥补法治的不足。法治作为制度化的治理方式以及强制性的实施手段,对于几千年来我国农村形成的民间规则体系来讲,又过于刚性和僵化。当前,我们既要树立科学的法治思维,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法治保障,又要充分发挥德治的“润滑剂”作用,借助道德手段有效弥补法治的不足,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法治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德治建设的重要性开始凸现。在多年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中,我国农村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有其自身的文化基础,顺应并利用道德的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社会资源,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乡村治理必须以法律作为准绳,尤其需要加强农村的普法工作,通过“以案说法”,身边人说身边事,由浅入深地讲述家庭纠纷、财产纠纷、借贷纠纷等身边案例,引导村民增强法律意识,遇事找法,学会用法,建设法制乡村。要结合乡村实际,定期评选“好儿媳”、“好公婆”、“好家庭”、等先进道德模范,并加大奖励力度,在农村形成学习道德模范、努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以法治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法治主题公园等为载体,将生动形象的法治警示语、法治名言警句等在新村聚居点、村(社区)广场、产业基地、旅游景区等地集中展示,让广大群众在休闲、赏景、田间劳作的过程中感受法治的气息和熏陶,推进法治“浸润”,在潜移默化中助推广大群众强化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形成法治信仰。
最后,德治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们不仅仅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实行以德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密切结合,相互促进。近年来,通过“道德模范”、“美在身边”、“凡人善举”等多项评选活动,深入挖掘道德模范、先进典型,并加强宣传,在全市营造了“学榜样、讲文明、当模范、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川南文明高地逐步形成。“看一场剧胜过上十次党课”的大型话剧《赵一曼》被列为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文化精品巡演”剧目;根据“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劳模”史进洪事迹创作的方言剧《凤凰涅槃》,在全市巡演70余场次;翠屏区“共享书吧”、珙县“书香亭”、南溪区“24小时自助书屋”、兴文县“广场书吧”以及公交车“公益读报袋”和“妇女之家”阅览室等品牌作用初显。翠屏“家风家训”、“一曼精神”、江安“剧专情愫”、长宁“乡贤文化”、高县“忠孝传承”、筠连“乡风文明”等品牌不仅仅是宜宾文化的缩影,更是助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为开启宜宾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引领价值导向,汇聚精神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承华)近日,为加强测绘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理解、支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近日,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
珙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