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茨梨3组建起300人自救站

宜宾日报 2019-06-21 08:3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邓烨 陈戎)昨(20)日下午3点,在距离震中直线距离仅6公里的珙县巡场镇茨梨村,71岁的村民任正前背着一大筐木耳菜和黄瓜走进了自救点,看到迎面走来帮忙的村民,她一边卸下背篼里的菜,一边说,“刚在自家地里摘的菜,请大家免费吃。”

这一幕,从地震发生后,每天都会在“茨梨三组自救站”出现,不同的群众有时候送来的是大米、食用油,有时候是纸巾、方便面。

“‘茨梨三组自救站’,就是我们茨梨村3组群众自发建起的一个安置点。”巡场镇茨梨村文书雷建刚说,全组有260户500多名群众,都居住在省道S309古高路沿线四五百米范围内,全部不同程度受灾,部分群众房屋严重开裂,楼梯倒塌,所幸无一名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后,村两委以及村组10多名党员干部全部出动,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转移,并在微信群内通知大家,远离房屋,到公路沿线空旷地方躲避。

18日清早,村两委建议全村5个组迅速行动,成立自救站帮助群众渡过难关。这一提议与茨梨村3组组长柳春的想法不谋而合。地震发生当晚,在疏散群众到安全地段后,柳春召集了组里年轻人商议了如何安置、自救。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当我们正准备向机械厂老板说明来意时,她二话没说就同意了。”柳春说,地震发生后10多分钟,机械厂老板周姐就打开大门,让大家进院避难,1000多平米的院坝顷刻间停满了小车,很多群众当晚就是在车里渡过的。随后,周姐主动挪出机械,隔离出生产、生活区,免费将场地提供给大家暂住。在她看来,“与人方便,就是与自己方便。”

第二天一早,柳春带领年富力强的群众准备在这片空地上自建帐篷。“本想租用钢管的,当老板得知后,主动无偿提供给我们。”“餐饮店李老板无偿拿出灶具、碗筷,供我们使用。”“做煤矿的王老板,送来500斤大米和许多猪肉”……

很快,在数十名群众的齐心协力下,一个24米长、10米宽的临时安置点建起来了,并在当晚解决了200多人的住宿。

“我们自发筹资8000元左右,买了一些调料品,有的出米、出菜,还有的爱心老板送来猪肉。”村民李有群说,没想到地震后,每顿都能吃上‘三菜一汤’。地震后第三天,在茨梨三组自救站安置的群众已陆续增加到了300多人。

新闻推荐

地震灾区,满眼都是“志愿红”

“6.17”地震发生后,珙县巡场镇等10多个乡镇受灾。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团体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及时给灾区人民送去党的温暖...

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珙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