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宜宾竹 积厚流长有深致

宜宾晚报 2019-06-13 11:14 大字

戎州六月风敲竹,首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将于6月13—16日在宜宾市举行。“蜀南竹海天下翠,一品方知人间美”。坐拥苍苍郁郁的120平方公里“最美竹海”,房前屋后尽是翠竹摇曳,宜宾人日常里离不开竹,他们吃竹笋、用竹器,研究竹,艺术以竹为主题,将竹之美渗透至社会生活文化的点滴,用竹之风雅、竹之风骨构建情怀性灵,可以说,宜宾竹身上,蕴藏着博大精深又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如今宜宾人更是深度创新地发掘、打造宜宾竹文化,将一竿翠竹的风情,化作碧波如海的壮阔。

万种风情 且来竹海说

提到宜宾竹,不可不提蜀南竹海。长宁文人邹永前曾化用诗句,“今宵醉卧何处?竹枝上、风花雪月……若有万种风情,且来竹海说。”

蜀南竹海是我国最大的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悠久人文景观的原始“绿竹公园”。竹景与山水、崖洞、寺庙、民居交融,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并重,是国家4A级旅游区,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之一。

竹海不仅处处是美景,更到处有传说。光是竹海之形成,竹乡人便能讲述无数优美神奇的故事。

有人说万岭山本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赤石,天上的金銮仙子和瑶菁仙子先后下凡为其编翠织绿。

有人说这是诸葛亮南征班师回朝路过此地,但见当时万山裸露,赤日流火,山道生烟,诸葛亮便将马鞭弃于山间,长成万杆翠竹,绵延数百山峦。

据传北宋大文豪黄庭坚贬官到宜宾,在醉饮竹海后,不但留下“壮哉,竹波万里,峨眉姐妹耳!”的赞美,还用叉头扫帚蘸着浓墨写下“万岭箐”三个大字,而随手扔出的帚笔,落在溪水里,把水也染黑了,故此溪也被称之为“墨溪”。

而竹海内的天宝寨、仙寓洞、青龙湖、七彩飞瀑、古战场、忘忧谷等景观则处处都有骚人墨客留下的文化故事,这些传说为竹海的美景又增添了隽永的趣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名作家马识途就曾写道:“淯江色秀弥天地,林海径幽自纵横。日照青云淡欲没,风吟细雨落无声。流连最是忘忧谷,翡翠长廊看嫩晴。”曹禺则赞美此地是“云山竹海,天上人间。”

文人们不但赏美景,也懂得欣赏竹笋之真味。黄庭坚嗜吃苦笋,在脍炙人口的名篇《苦笋赋》中,黄庭坚称“僰道苦笋, 冠冕两川。……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之得其贤。”正是用苦笋寓现实。谁又能说这不是竹给了他启发与灵感?

竹类工艺 一竹一刀惊天下

在众多竹工艺中,竹簧工艺是其中佼佼者。竹簧,本只是楠竹内壁最里面的那一层薄薄内胎,经由宜宾竹海匠人之手,就被赋予了文化,赋予了性灵,赋予了神韵,成为一件件精致有味、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江安竹簧工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宜宾市乃至四川省的文化符号,是四川省非常突出的民间工艺,也是中国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从事竹簧雕刻的匠人已成为“艺术大家”,他们除了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还兼美术家、书法家、雕刻家于一身。他们胸中有山水,刀下留诗画,自图自刻,将绘画、书法原理运用于竹簧雕刻,以刀代笔,用刀痕在竹上表现笔墨趣味、诗情画意。

据可考史料,宜宾市江安竹簧工艺早自1850年起,已通过150余年的传承,至今已历6代。其中流派纷呈,各领风骚,又以清代刘子卿为首的致和工厂———“致和派系”,以清代周少清为首的玉竹工厂———“玉竹派系”,以清代王绍清为首的“王氏派系”和以现代赖银章为首的“综合派系”等四大流派最为显赫。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和习俗,有共同崇拜的祖师偶像———竹公神像,从而构成了江安竹文化———竹工艺长盛不衰的现象。

近年来,竹工艺师们在传承和保护江安竹簧这项非遗技艺的同时,开始创新发展,生产如竹书、茶具、文房用具、竹简、手串、车饰吊牌、香插、插花饰品、餐具等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这些产品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

2018年,宜宾市政府认定了首批5家市级竹类技能大师工作室,“宜宾市何素梅竹雕技能大师工作室”“宜宾市钟国富竹簧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宜宾市唐洪畴竹工艺技能大师工作室”“宜宾市李文勋竹家具技能大师工作室”“宜宾市胡满根竹扇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列其中。宜宾将培育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的竹产业技能人才队伍,为宜宾竹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助力竹产业发展。

用竹千年 可赏可玩可食

从汉代以来,四川盆地以及南部河谷地带就确有各类竹子存在。有此钟灵神秀之物在侧,宜宾人制竹器、用竹具的传统也是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唐代淯州的淯井(在今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境内的淯溪畔)是蜀地有名的盐井,煎盐者从井中汲取卤水用笕杆(楠竹打通竹节做成引水管道)把盐水引到灶旁备用。这表示在唐代,宜宾地区就已经盛产南竹且精于利用。

1974年,四川博物院在宜宾市珙县麻塘坝一带取下僰人悬棺,在清理殉葬品中发现有楠竹盛物筒10个,竹签、竹篓和红漆竹筷一双,可见竹制品在明代就进入了人们生活之中。

1987年5月,宜宾市江安县留耕乡的村民任启新,向政府献出了祖传的珍贵石刻神像———竹公神像。这座石像诞生自大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9年),至今已有500岁了。竹公神像为坐姿,面慈目善,须发如竹根,手持一根“竹如意”,象征“竹报平安”。竹篾匠人们祈求竹公赐福,让他们能靠这万杆翠竹,施展千般手艺。如今,竹公神像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收藏于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已成镇馆之宝。

除了可赏可玩外,竹更可食。竹笋竹叶,竹林山珍,竹海人世世代代流传的饮食习惯演绎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风情,成为竹文化中极具魅力的一部分。从一月二月的冬笋到三月四月的春笋,再到苦竹笋、甜竹笋、芦竹笋……聪明的竹海人把竹笋充分利用,做成集多种美味于一体的“全竹宴”。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席,堪与“满汉全席”相比。

东方有竹 惊艳杂技舞台

东方有竹,长于宜宾杂技舞台,展示东方文化气韵,呈现四川地域风情。这竿翠竹,便是由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和宜宾市远方文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杂技团表演的大型原创现实题材杂技舞台剧《东方有竹》。

6月5日晚上7点50分,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舞台艺术创作杂技剧《东方有竹》在酒都剧场首演。观众恍若沉浸在一个悠远、清新、唯美而又绮丽的“东方竹梦”之中。舞台上的“竹”似真似幻,充满诗情画意,融合写意与写实,令人叹为观止的杂技绝技与生动趣致的魔术相结合,将一个带有浓郁东方气息与中国审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让人沉醉于竹之情,力之美,魔之幻。

《东方有竹》以竹工艺为背景,尤其是华彩节目“一帘幽梦”,9米“竹帘”上的女演员们若飞鸿、如精灵,轻盈优美,完美呈现了“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浪漫与优雅。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沈军指出,宜宾的竹文化以杂技形式表现出来让人眼前一亮,《东方有竹》首演所表现的高超水准在四川首屈一指。

宜宾市文广旅游局艺术科科长马艳表示,《东方有竹》通过舞台艺术的呈现,展示了蜀南竹海的优美景象和意境。下一步该剧将进行全国巡演和驻场演出,将有力提升宜宾作为“中华竹都”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宜宾打造国际旅游悠闲目的地。

风雅宜宾竹文化,历经千年岁月,已成宜宾闪亮的城市名片。在今后的岁月中,宜宾竹还将与宜宾酒宜宾茶深度融合,共谱翠色华章。

新闻推荐

四川珙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公告

四川珙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珙县农商银行)第二届董事会2019年第一次临时会议决定召开珙县农商银行2019年股...

珙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