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村集体鼓起腰包聚民心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1-08 06:07 大字

今年,珙县还将整合资金19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200余万元,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林、料、畜”一体化构树产业、商品鹅养殖等项目

珙县已在温氏养猪、光伏发电等5个项目中进行试点,带动34个村实现集体经济 增 收29.6万元

带动 72个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实 现 全 县24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 入 1000万元

□本报记者 张立峰

10月31日,珙县巡场镇德窝村,在永春标准化家庭牧场里,几百头生猪正在进食。“等这些猪出栏了,周边的金沙村等几个村集体都能参与分红。”德窝村第一书记王庆东说。

一个村企挣钱、几个村集体一起当股东,这是2017年珙县在全县试点推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异地合作模式。该模式意在通过“强村带弱村”来消除“集体经济空白村”,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在近两年时间里,珙县24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总量接近1000万元,形成了村村有钱用、人人向前进的可喜局面。

困境

薄弱村如何抢抓发展机遇

没有集体经济,曾一度是珙县农村发展最大的“痛点”。以金沙村为例,金沙村虽紧邻场镇,但全村有一半土地是山地。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升军介绍,几年前,金沙村产业发展以矿产开发为主,但近年来由于淘汰落后产能,集体经济从有变无,“村里挣钱机会少,大量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到去年,全村集体经济已经为零。”

这几年,金沙村也想过以发展集体农庄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但因地理条件等原因限制,全村无法搞大规模产业项目,曾经尝试搞的也以失败告终。

记者了解到,不止金沙村,在珙县的243个行政村中,大多数都属于丘陵地区,山区土地分散,交通不便,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近三分之一的村集体经济为零。

去年,由珙县农业投资公司担保贷款、广东温氏集团进行保底收购的温氏50万头生猪一体化建设项目落户珙县。按照规划,项目在珙县建设500个标准化家庭牧场,离金沙村8公里的德窝村,因为有平整的土地和适宜的环境,率先成立了永春家庭牧场,年出栏约3000头生猪,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保底分红2万元。

发展机遇在前,条件好的村组已经获得红利,条件不好的村集体该怎么办?

解题

异地联结带动共同发展

德窝村第一书记王庆东告诉记者,永春标准化家庭牧场由村民和村集体以入股的形式开办,但入股的不止德窝村,还包括同镇的金沙村等4个村集体。“简而言之,就是没有集体产业的村以资金入股,每年获取收益。”珙县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到今年,珙县整合薄弱村村级资金、县级扶持补助资金等,让无集体经济村以资金入股家庭牧场,牧场负责人以资金和技术入股,从而形成股份合作关系。牧场负责人负责经营,入股的村每年有固定分红。截至目前,珙县在建的100余个家庭牧场帮助近40个行政村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

以金沙村为例,入股德窝村永春家庭牧场后,村里每年都有近4000元的集体保底收入。“数额虽然不大,却是质的飞跃。项目发展起来后,集体收入还将增加。”高升军说。

家庭牧场联结只是异地联结模式中的一种。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目前,珙县已在温氏养猪、光伏发电等5个项目中进行试点,带动34个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29.6万元。今年,珙县还将整合资金19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200余万元,通过光伏发电项目、“林、料、畜”一体化构树产业、商品鹅养殖等项目,带动72个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全县24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1000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以下的村3个,2万元至5万元的村208个,5万元至10万元的村25个,10万元至80万元及以上的村7个。村里有了钱,村“两委”威信更高、号召力更强了,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号召有人应,真正实现了集体有收入、村财有保障、群众有奔头的目标。

不过,随着该模式推行,异地资金的监管、经营人才的匮乏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珙县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这些问题,珙县还将以乡镇为单位,探索成立集体公司,由集体公司来统筹异地联结模式资金,同时还将培养、引进经营人才。

制图/瞿洋

新闻推荐

珙县:常给干部念紧箍咒 严防基层“微腐败”

晚报讯“不作为,慢作为,怕作为,作风懒散,喜欢串岗、溜岗,上班时间办私事,对群众的办事要求要么拖拉、要么推诿,这些都是基层&lsq...

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