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宜宾气候
编者按:拥有5000年的人类史,4000年的酿酒史,3000年的种茶史,已经走过2200年岁月的古城宜宾,有着如沃土般丰厚广博,江流般悠远绵长的文明,有许多藏在岁月深处的痕迹待我们发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秘密等我们开采。本报为纪念宜宾建城2200年,特开设栏目《你不知道的宜宾》,为你采撷宜宾一些罕为人知的典故,收集2200年中的一些吉光片羽,为读者推开了解宜宾的又一扇窗口。
宜宾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北纬28℃左右,属于亚热带气候区,这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十分适合农业生产。也许你生活在宜宾,但你是否了解宜宾的风往哪个方向吹?哪里的雨水最多?哪里的气温最高?历史上的气象变化与宜宾文明发展又有什么样的联系?
▲ 宜宾的风
宜宾属小风区域,静风频率很大,宜宾最多风向分三个类型:出现在西至西北方向的有宜宾县、翠屏区、江安县和兴文县;出现在西北至北方向的有屏山、南溪、长宁、筠连4县,出现在北方至东北方向的有高县、珙县。年平均风速1.0—1.3米/秒,屏山县锦屏1.7米/秒为最大,珙县0.9米/秒为最小。各季风速变化不大,秋冬季小于春夏季。
▲ 宜宾的气温
宜宾区域内海拔400米以下地带为18℃左右,海拔400—500米地带为17℃—18℃,海拔500—1000米地带为14—17℃,海拔1200米地带为12℃,海拔1300米—1500米地带为9.5—11.3℃。年均气温最高为江安县底蓬镇和屏山县新市镇,达18.4℃。
▲ 宜宾的降水
宜宾属典型季风气候,夏季雨量多,冬季少。年降水量平坝丘陵地区1050—1150毫米,低中山区在1200毫米以上。山区大于坝丘区。三个多雨地带是:筠连、珙县与云南接壤地带;屏山县西部与沐川、马边两县交界地带;兴文县的仙峰山区。
三个少雨地带是:江安东部至南溪东北部,金沙江流域至中都河谷,南广河上中游的高县罗场、珙县石碑和兴文建武一带。
▲ 气候变化与文明发展
据陈明本所著的《宜宾人》一书介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蓝勇曾在《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一书中对宜宾古代的气候进行过专门的研究。
旧石器时代和新时期时代宜宾气候温湿,因此森林茂密,呈现热带和亚热带景观。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人类活动日渐频繁,农耕使三江两岸河谷地带部分森林被砍伐、焚毁,那时候生活在宜宾的僰人便开始培植荔枝、种植水稻,过着原始淳朴的农耕生活。
秦汉两晋时期,宜宾的经济开发加速,森林向农田转化的力度加大,但森林仍然繁密茂盛。
唐五代时期,宜宾十分温暖湿润,气温和湿度比现在要高,农耕之外,人们大规模种植荔枝和茶叶等作物。
宋、辽、夏、金、元时代,整个北半球骤然变冷,这也是导致北方民族南下的客观原因之一。寒冷的气候在宜宾从元代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宜宾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必要的生存物资匮乏,川南的民族关系也处于复杂、冲突、紧张时期。嘉祐四年(1059年),苏轼在《戎州》中写道:“瘦岭春耕少,孤城夜漏闲。”南宋的陆游在《叙州》中描写的是“画船冲雨入戎州,缥缈山横杜若洲。须信时平边堠静,传烽夜夜到西楼。”
尤其是自明朝末叶后半期万历二十八年至清代康熙五十年 ,这个小冰河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寒冷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年代。从顺治元年到康熙十九年的37年中,宜宾长期遭受战乱,瘟疫、灾害接踵而至,顺治初年,大旱、大饥、大疫更是席卷大半个四川,川南每天饿死者不计其数,因此清政府开始大量移民填四川。
近来,宜宾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在新时代里,宜宾作为长江首城,日渐破除盆地意识,展示出前所未有的交通大格局,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日趋活跃,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多彩多姿。
新闻推荐
晚报讯日前,珙县法院宣判了一起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案件,对出售自家死因不明黄牛的被告人熊某某...
珙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