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再添新枝 宜宾市申报十项省级非遗项目

宜宾日报 2018-07-28 02:21 大字

□本报记者 罗雯心

百年传承,融合创新。7月23日,“叙泸河”川剧艺术和川南民居木作技艺、川南请春酒、“德盛福、元兴和”酒酿造技艺、珙县麦秆画、横江山歌、红桥猪儿粑制作技艺、双河凉糕制作技艺、李氏正骨术、土法榨油技艺一起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宜宾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再添新枝,再展芳华。

“叙泸河”川剧:

几经沉浮 怒放生命

流不尽的“叙泸河”,唱不尽的家乡戏。“叙泸河”川剧兴于宜宾,风行川南,几经传承、融合、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并于2013年入选宜宾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叙泸河”川剧以高腔戏为主,要求从生活、从人物和剧情出发进行表演,做到“演人不演行”,尤其是高腔戏的文场,特别注意锣鼓的优美和谐,套腔锣鼓与帮腔力求达到丝丝入扣。

作为“叙泸河”川剧艺术传承人,谢红曾演出过《三请樊梨花》《白蛇传》《青蛇传》《大坡雷峰塔》《青儿大报仇》《斩三妖》《绣襦记》《泪撒相思地》《御河桥》《荷珠配》等经典剧目,得到川南众多戏剧观众的高度赞赏。

“在老戏迷面前说起‘叙泸河\’川剧,人人都要竖起大拇指称赞。”谢红说,“叙泸河”川剧艺术不仅覆盖川南,更是遍及云贵,其观众比一些小型的剧种还多,虽然几经浮沉,但是近年来还是创作了不少拿得出手的作品,相信这朵民族艺术奇葩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珙县麦秆画:

点“草”成金 传承发展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宜宾25个非遗项目粉墨登场,吸引了四海宾朋的关注。其中,珙县麦秆画以其质朴灵动、栩栩如生的形象,让参观者驻足,流连称奇。

珙县麦秆画源自秦汉,最初是僰人的图腾图案,挂在厅堂以作驱邪之用。时光流过2000年,如今,它早已走出川南深山,来到东南亚、澳洲、北美等地,让全世界一起品鉴古老东方的美与传奇。

珙县麦秆画传承人李德芬介绍,麦秆画与珙县洛表镇麻塘坝的“僰人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初挂在厅堂辟邪,后用为装饰欣赏。

为了给民间艺人搭建传习的平台,整合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2016年10月,李德芬和丈夫白高永出资建成了全国第一家农耕文化传习馆“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我们当地有近百名下岗职工在这工作,既能兼顾家庭也能创收,每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并不比在外面打工差。” 李德芬说。

酒酿造技艺:

保护古窖 重温盛景

古窖产好酒,窖老者尤香。宜宾的16口明代古窖池和优质水源,是酿造极品美酒的精髓所在,位于老城区走马街的“德盛福”和“元兴和”酒窖就是其中两口。在经过了600年的风雨变迁之后,依然保护完整,并且正在合并打造“前店后厂”式的老作坊,让曾经红极一时的酒文化重现宜宾。

“德盛福、元兴和”酒酿造技艺传承人罗正大回忆说,为了能够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下来,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交清了房租,并接手了这些古窖池。

罗正大和他的妻子、女儿每天都会到古窖池来走走逛逛,这里仿佛已经成为他们一家人不可或缺的部分,拨拨土、扫扫灰,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而富有感情。

除了精心打理“德盛福”和“元兴和”古窖池,600年前“前店”卖酒,“后厂”酿酒的盛景一直在罗正大脑海里挥之不去,他将临街的一排店铺全部拆除,修建了一栋四层楼的仿古建筑,红墙青瓦,分外耀眼。

罗正大说,“德元双坊”建成之后,市民和游客就可以一边品酒一边参观古窖池,重温明代时期的繁荣盛景。

文化宜宾 全民共享

新闻推荐

四岁女童被恶犬“咬掉”嘴唇 家中是贫困户 希望社会伸出援手

7月13日晚间,宜宾珙县沐滩镇中山村,一名四岁女童被自家养的土狗咬掉嘴唇(局部),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17日,女孩将进行第二狂...

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