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驿道上的 马蹄印

宜宾日报 2017-09-05 01:29 大字

□ 宽哥

占地利之便,宜宾辖区内有通航水路16条,可以说四通八达。但陆上交通寒酸得很。民国29年(1940),建成一条宜宾西郊至柏溪的宜柏路,宽5米左右,全长13千米;也是1940年,建成江宋路,从江门到古宋的天泉洞(又叫袁家洞),宽5米左右,全长49千米,专门通行运输兵工厂物资的军用货车。除此之外,宜宾的版图上再也找不出第三条公路。

那么,宜宾的人类发展史几千年,我们的祖先是不是都居住在河边?答案:当然不是。陆地上有小道,人走出、蹚出、开辟出来的羊肠小道。后来,为了开发“西南夷”或是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经营、管理,或是便于商旅往来,宜宾的土地上修通了遍布各地的古驿道。

主干道有两条。一条是川滇道,即秦“五尺道”汉“南夷道”,民国时称“叙昆大道”;另一条是川滇黔路,经南广、月江、沙河、花滩、珙县至云南镇雄,其分路由花滩经洞底、龙头、官兴、红桥、古宋、叙永到贵州毕节。

另外,还有8条驿道。叙井路,也叫东大路,经宗场、打铁坳、永兴、白花、兴隆、漆树、双石铺、舒坳至贡井;叙井别路,经象鼻、同兴场、邱场、王场、孔滩、万安场、双石铺与叙井路会合;宜犍大路,经喜捷、高场、王场(缸坪)、古柏、泥溪、月波、麻柳、幺姑沱、犍为、乐山到成都;宜高大路,经赵场、双河、来复、庆符、至高县;宜屏大路,经柏溪、安边、楼东、福延至屏山;宜富大路,经白沙、高店、黄沙河、活水桥、石桥铺、观音铺、新添铺、飞马铺、牟亭铺、兜子山、李家湾至富顺;宜盐大路,经柏溪、安边、横江、黄葛堡、捧印、同心场、太平场、滩头、普洱、深溪坪、临江坳至云南盐津;宜合路,经思坡、天星、马场、仙马、隆兴、观音、沙沟、合什至合江村。

古驿道上行走的基本都是驮运队伍。特别是云贵地区与宜宾的物资交流,尽是高山密林,靠的全是马帮的往来。

民国年间,南岸设有“川滇商货护运社”,负责接护过往客商的重要物资运输。在驮运极盛时期,仅南岸青草坝就有“如意”、“安达”等12家马店,每天宿马400—1000匹。民国28年(1939)开办“川滇驮运线”,全线驮马、驮牛约6000匹(头)。另外,安阜有马队50匹,一队从白花、永兴运粮进城,一队从龙脑桥运煤进城。

宜宾的历史,特别是宜宾的商业史,可以说是驮马驮出来的。

下面,我们沿着古驿道的始祖——那条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五尺道”,去细数镶嵌在宜宾通往昆明道路上的马蹄印。

云南盐津县境内有个豆沙关,一个见证了唐王朝“册封南诏使”等众多历史事件的地方。巍巍雄关,疾风劲吹,斜长的坡道上一个个似圆非圆的坑洞,用物态的方式记载着2000多年来马匹驮着沉重的物资从这里经过留下的深深足迹。

珙县王家乡有一条起于四里坡终于三岔河,长约4千米的古石板道,当地人叫“官马大道”。道路平均宽度约1.2米,坡度大约30至50度,地面坑坑洼洼,随处可见马帮和背帮留下的椭圆形马蹄印和圆形的拐锥孔。

高县蕉村镇裕丰村的山坳上,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凌云关。关楼用石块砌成,长17米,宽7.1米,南北有三道卷拱形石门。石门外一道长长的斜坡,由下往上望,越发显示出凌云关的巍峨。夕阳斜照,马铃声声,眼前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马帮、背帮、挑夫络绎不绝经过关卡时的情形。

筠连县武德乡中华村三组,当地人称作幺店子的附近,有一条古道,长约200米,宽1.6米至2米,其中保存最好的一段长约50米,宽为1.6米,为标准的秦五尺道宽度,且路面整齐,损伤较小。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如初。

……

一天天,一年年,驮马把四川的盐巴、布匹等驮往云南,又把药材、土漆、兽皮、白蜡等驮回宜宾。“搬不完的昭通,填不满的叙府”。岁月悠悠,长空雁叫,长长的五尺道上遗落下了深深浅浅的马蹄印。

新闻推荐

珙县交通运输局 开展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讨论

本报讯(吴兰萍记者黄睿麒)8月17日,珙县交通运输局机关党支部开展“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讨论”活动。会议总结了上半年作风建设工作开展的情况,结合省市县各级纪委的会议精神,分析本单...

珙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