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柔弱的肩膀 肩负起抚养三个侄女的责任 记孝老爱亲“宜宾好人”何兴聪
[摘要]——记孝老爱亲“宜宾好人”何兴聪
□本报记者 郭晓娟
“她是我们的伯母,但我们更愿意叫她妈妈。”说起自己的伯母何兴聪,家住高县嘉乐镇新油村柏杨组的初中女生小玲(化名)笑着说。
小玲口中的“妈妈”何兴聪,是一名年过五旬的农村妇女,为何能让自己的侄女称呼她为妈妈呢?这事还得从九年前说起。
2013年,何兴聪的弟媳妇离家出走,其丈夫的弟弟刘丛书为了能负担起三个女儿的读书学习生活费用,只好常年外出务工。自此,何兴聪不仅要照顾常年痴呆的婆婆和自己的两个女儿,还用柔弱的肩膀,肩负起了帮助抚养和教育三个侄女的责任。
八年含辛茹苦地抚养五个孩子,其间的辛酸和付出,让何兴聪感慨不已,“累是肯定的,每天5点起床送娃们去上学,我坚持了多年。”但她从不抱怨和后悔自己选择承担的这份“母亲”的责任,她告诉记者:“三个娃儿那时都还小,我要是不管她们,谁管她们?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小玲的记忆里,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那次她半夜发烧。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空下着小雨,小玲突然发起高烧,把何兴聪急坏了。当何兴聪正要背起小侄女跑去医院时,才想起家里还有两个女儿、两个侄女和痴呆的婆婆没人照料。何兴聪赶忙给住在邻村的姐姐打电话,“姐姐啊,小侄女发高烧了,我走了屋头没得大人,你快点过来帮我照看家里,我送娃儿去医院。”
姐姐赶到后,何兴聪急匆匆地背起侄女就往医院跑,已是半夜,天空又下着小雨,农村的道路上早已没有车辆行驶,何兴聪只好独自徒步把小侄女背到乡卫生院。
“娃儿发烧,如果送医不及时的话,会影响大脑的。”何兴聪说。因为小侄女患的是流行性感冒,需要在卫生院住院输液,何兴聪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就寸步不离地守着小侄女,烧得迷糊的侄女,口中直叫着“妈妈,妈妈”。
何兴聪湿润了眼睛回忆说:“我当时心都碎了,想到同龄的孩子们都在自己妈妈的怀里撒娇,而侄女们这么小就失去了母爱,心里真不是滋味,那时,我就想,虽然我不是孩子们的妈妈,但我一定要弥补孩子们缺失的母爱。”
在医院的3天时间里,何兴聪对小侄女无微不至地照顾,直到小侄女出院,活蹦乱跳地重新回到学校,何兴聪心里的石头才落地。经历这件事情后,侄女们就都亲热地称她为“妈妈”。
这只是过去八年时光里,何兴聪和孩子们相处中一个很小的缩影。
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婆婆又痴呆,家里只剩下何兴聪一个顶梁柱,接送女儿和侄女们上学放学、生活起居、家务事,全是何兴聪一个人承担。生活再难,但何兴聪却经常鼓励孩子们要勤奋刻苦学习,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同时,何兴聪还告诉她们做人不仅要正直、热心、乐于助人,更要学会感恩并记住那些曾经在自己困难的时候帮助过自己的人。
这种大爱,让侄女们对何兴聪十分依赖,导致后来何兴聪的兄弟在她家旁边修建了房屋,侄女们怎么也不愿回到仅有一步之遥自己的家,就要黏着“何妈妈”。
八年时光荏苒,如今,何兴聪的两个女儿一个已经成家,一个有了工作;大侄女也大学毕业,在三江新区的一家单位上班,两个小侄女也马上初中毕业,一家人的日子,在何兴聪这个贤惠而善良的女人的支撑下,越来越好。
宜宾榜样
——宜宾好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罗景萍)近年来,高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低碳优势...
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