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与高县
□翟礼湘
五百年前,谪贬云南永昌明朝大诗人杨慎路经蜀南高县,在南絲绸之路石门古道上,留下不朽诗篇。
高县石门关除险峻外,还以兰香闻名遐迩。石门幽兰,为庆符古八景之一。据《名山记》记载:“石门山在庆符县治南,下瞰石门江,林薄间多兰,有春兰、秋兰、石兰、竹兰、素兰、凤尾兰,一名兰山。”由于石门幽兰远近名传于世,致使《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孙洙在注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诗时,竟把诗中的“兰山”也误为高县庆符境内的石门山了。但是,根据孟浩然年谱来看,孟大诗人根本就未来到过蜀中任一县,更不用说到过蜀南之南的庆符县了。
明代大诗人、新都状元杨慎(1488—1559),字升庵,却与石门有缘。明嘉靖五年(1526年)遭贬戍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路过石门道亲临石门峻山美水,幽香所引,兰姿相赏,情不自禁地写下脍炙人口的《采兰引》:
秋风众草歇,丛兰扬其香。
绿叶与紫茎,倚倚山之阳。
结根不当户,无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鸣泉何汤汤。
欲采往无路,踊步愁蹇裳。
美人驰目成,要予以黄昏。
山谷岁复晚,修佩谁为长!
采芳者何人,荪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伤。
感此心中怀,琴弦不成章。
我们读罢此诗,无不从中感受到杨大诗人以兰抒情的汨汨情怀,感受到诗人借助情景和人物,诉说心中爱恨!
我们读诗前小序,便可了然。小序云:“或传广通县响水关所产,或日过庆符闻兰之香。恍惚见之绿叶紫茎,采之无路,爰作采兰引。”这就有些奇特和兴趣之事了:明明闻其香,又忽隐忽现见其绿叶紫茎兰花,欲去摘采,却又草木棘丛无路,于是吟诗而歌。了了小序,写岀如此缠绵悱恻心情,真乃佩服之致。
杨升庵,四川新都人,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廷试第一状元。24岁时,被授予“翰林修撰预修明”《武宗实录》。其人遇事皆秉笔直书,无所忌讳。嘉靖初年授立充经筳讲官,因执议大礼触怒朝廷,被廷杖40,削籍永昌。杨慎于嘉靖五年(1526)秋,发配遣送云南永昌路经庆符写下《采兰引》。在此境况下,《采兰引》便成为他过境庆符石门触景生情,寄寓自身遭遇的一首咏怀诗!诗中以屈原、孔子自况,感叹“荪芷共升堂”的朝廷用事,真乃惆怅失意得“琴弦不成章”了。
那时,高县,特别是罗场一带,並不安宁。九丝蛮头人阿大、阿二、方三不时骚扰罗场蕉村(时名绥来乡),杀人掳掠,无恶不作。蕉村义士谭金钱目睹蛮头人之恶,奋然而起,率众抗御,与敌抗争。但后来终因寡不敌众殒身而亡。蕉村民众为纪念义士专门修建谭金钱祠。
不久,杨升庵过路蕉村,聆听了村民们的讲述,有感于义士谭金钱率众抗暴英勇牺牲的悲壮,欣然而吟《高县义士行》:
山都水都蛮寨连,九丝之城如从牵。
鸦飞不到山势恶,筞勞剡戟生愁烟。
沿村杀儿将女去,黄鸡白犬不得眠。
主兵不救城郭远,含冤茹苦徒呼天。
高县义士谭金钱,鸣侪啸侣排戈铤。
众寡不敌吁可悯,捐躯舍身遭殒颠。
至今里社传灵异,表厥芳宅荣陌阡。
何当户祝慰毅魄,以配九歌国殇篇。
我今感作义士行,他年贞石堪铭镌。
现在,杨慎之作已成史籍,但今日读来不禁扼腕长叹,情之所动,感慨万千。这是大诗人作品艺术魅力之所在。其实,诗人是终老于云南永昌卫。于滇南30年,他博览群书,著述颇丰。他能文、词及散曲,及论古考证之作范围广泛。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其著作达400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细读诗人过高县偶得之作,无不为之诗情歌意赞叹。以兰抒怀,以义礼赞,贯穿人生,不由人想起他的《临江仙》和《清平乐》来:
《临江仙》
滚滚长江水东逝,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清平乐》
闲行闲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甚么功果?
昨日羯鼓吹在,今朝疏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
你细细咀嚼回味这两阕词,人生况味,难品尽致。杨慎真不愧为“明朝第一诗人”。而今,我们再读《采兰引》、《高县义士行》,无不为其艺术感染力所折服。
新闻推荐
本报讯(喻茂林)“要把师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极端认真负责的态度抓好抓实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在8月30日高县召开的2020...
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