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凌:写作,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宜宾晚报 2019-12-05 10:37 大字

名家档案

周志凌,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会员,四川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宜宾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2014年专著《光影梦想———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新生代电影研究》获宜宾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论文《四川方言剧中酒的情感功能、叙述功能和折射功能》获阳翰笙文艺奖铜奖。

她,喜爱读书藏书,读书是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她,读有所获,其专著《光影梦想———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新生代电影研究》获宜宾市哲学社会科学奖二等奖;论文《四川方言剧中酒的情感功能、叙述功能和折射功能》获阳翰笙文艺奖铜奖;

她,扎根教坛,参编《基础与应用写作实训教程》《写作能力教程》《大学申论教程》《能力化写作教程》《大学语文新编》等大学教材;

她,就是46岁的宜宾学院教授周志凌。

◆读书:

拓宽视野 提高学识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喜欢阅读的周志凌看来,认真阅读一本书,其实就是自己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灵魂对话。

周志凌是宜宾学院的大学教授,无论是教学,还是写作,每日阅读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志凌是高县人。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她,受当时的家庭环境限制,几乎没有课外书籍可供阅读。刚上初中时,周志凌偶然发现并阅读了家中一本又黄又旧、缺了封面的巴金的《家》,这是她阅读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只知道它描写了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从繁荣走向崩溃的故事,书中的人物的喜怒哀哭、悲惨命运,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封建制度下人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旧制度的无情。”周志凌说:“读《家》时,书中的那群年轻人生命中的欢愉与悲苦深深震撼着我,那段时间便沉浸在小说描绘的世界中,它给我的印象很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上大学后,因为就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文学作品就成为了周志凌必须的功课。不论是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当代文学名著,从《诗经》至明清四大名著,从现代第一首白话诗,到当代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周志凌海量阅读,于字里行间汲取书中的文化精髓。

“文字的力量,是作者的学识成就的再现,也是不同寻常的生命力的再现,同时也是对一段生活的历史记载,是作者一段时期内情感的外泄、精神的彰显,更是作者对生命、生活价值的再次有效诠释。”周志凌坦言,阅读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思想、情感,也能拓宽视野,增加学识、积淀修养。

◆藏书:

以书为友 以读启智

每一个爱书之人,遇到自己喜欢的书,总是积极收藏。在周志凌看来,当阅读转化为认知与行动的时候,带给人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体验。繁杂的行政工作之外,独坐一隅,取一卷心爱之书,泡一壶清香之茶,与书中有温度的文字为友,在平淡之中,可以永葆乐观的心态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收藏的书籍多为教学工作所用,涵盖中、外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外教育理论类书籍、社会学类书籍、科普类书籍等。”周志凌说,由于承担《写作学》的教学工作,为给学生讲清楚很多写作理论,需量阅读各类文学作品,不断补充和更新文学创作理论相关知识;同时,对当代的作家发表的最新文学作品也必须敏锐地去关注,要不然,就会出现本领恐慌。

书海浩瀚,看不胜看,读不胜读,要想把所有书阅读完是不可能的,但周志凌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文学作品时,大致了解作品的内容概要、目录、序、跋,这样可以先捕捉全书的主要内容,了解全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周志凌说,阅览目录能提纲挈领地了解全书的宗旨和各部分内容,从全体上把握全书的构造布局,了解各章节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了解作者写作该书的目的意义;读序文和跋文,可以提前感知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别人对该作品的评价,为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奠定基础。

周志凌认为,博览群书可以扩大的视野,精细阅读则可以提升的思想,阅读需要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

“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读完序跋,然后选择其中的一个章节开始细读,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到文本内容与序跋内容存在差距,可能就会采用概览的方式来完成整部作品的阅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周志凌说。

以书为友,以读启智。她坦言,淘书、看书、藏书、聊书,在与书为友的日子,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写作:

漫长构思 没有捷径

五谷喂养躯体,书籍滋养精神。在周志凌的气质里,谈吐里,胸襟里,藏着那些曾经读过的书,当然也藏在她的思想和文字里。

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周志凌对当代女作家王安忆比较关注。

“受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为代表的都市文化小说影响,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是以王安忆的小说作品作为分析论述对象的。”周志凌说:“如今再读《平原上》《雨,沙沙沙》《小鲍庄》《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69届初中生》,仍然充盈着昔日那种阅读的喜悦感和饱满感。”

自2003年起,周志凌写作了《融铸理性的情感———对王安忆小说创作情感观念的解析》《个人表达的可能性创造———试论王安忆小说语言的审美价值及启示》《由此岸达于彼岸———对王安忆小说逻辑性情节观念的解析》等系列关于王安忆文学作品的评论。

在《个人表达的可能性创造———试论王安忆小说语言的审美价值及启示》一文中,周志凌针对王安忆在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部分小说语言所表现出的某些特性,探讨了其小说语言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指出其对当今小说创作的启示意义。

但周志凌说,文学作品能影响人、感染人,但每一个人必须要走属于自己的路。

持续不断地伏案写作,周志凌又写出了电影评论《硬汉的人文价价值》《被欣赏的“他者”———云水谣的隐性男性视角》《硬汉与阿甘正传比较》以及文学评论《试论李清照涉酒词的文化蕴涵》《明代女性墓志铭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四川方言剧中酒的情感功能、叙述功能和折射功能》。

历时两年写作,2013年,周志凌的专著《光影梦想———中国大陆新生代电影研究》出版了。

“《光影梦想———中国大陆新生代电影研究》创作初期,除了充分利用宜宾学院图书馆的藏书和电子资源,还通过其他的方式,到其他高校的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相关的研究资料。”周志凌说,写作前,通览文献资料,阅读文献、整理文献、挖掘写作内容的过程很漫长。当确立了主题后,必须先搭好书稿的逻辑框架,然后抽时间分章节一一完成。

“写作必须对研究或评论的对象及作品做长期的、大量的、细致的研读,发现自己感受最深、有话可说的细节,然后结合自己的领悟做出判断,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周志凌坦言,写作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

◆感悟:

把握时代 同频共振

翻看周志凌的评论文章,她的评论作品的涉及面十分宽广,不只限于文学,其他如影视、文艺现象和思潮、文坛新动态等等均有涉及。特别是对于一位作家、一个文本、一种现象的解读与研究,大量地援引历史、哲学乃至社会学、心理学的著述,而且内容充实、观点的鲜明。

“评论为创作服务,也为读者服务。评论可以充分彰显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受众的审美鉴赏力。”周志凌说,对文学评论而言,它侧重于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鉴赏与评价,为读者理解文学作品提供参考,提升受众的理解能力与审美水平。

在她看来,评论家要说真话,在多姿多彩的评论中才能推动创作的繁荣。

“首先要从阅读作品入手。‘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只有通过潜心阅读、咀嚼品味逐渐理解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才能得到美感体验。”周志凌说,其次,要“知人论世”。作品是作家的精神创造成果,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作家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受、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看法,并且受到作家所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时代环境的制约或影响。因此,对作品的评论不能脱离作家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再次,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作品本身潜在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为评论者提供了客观的条件,评论者首先应当使自己融入作品,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感受作品中的喜怒哀乐,领略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同时,又需要与作品保持适当距离,弄清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评论作品要想与时代同频共振。”周志凌说,作为文学评论工作者,首先要做时代最敏锐的发现者和感知者,同时要能克服“语言的痛苦”,千方百计地寻找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话语和准确表达。在这方面,没有禀赋和捷径可言,只能俯下身子,用心去倾听与感悟。

新闻推荐

蕉村镇 用监督执纪护航村(社区)“两委”优化调整选举工作

本报讯(向涯蕾)由于村建制调整改革,高县蕉村镇全镇村(社区)进行集中村“两委”优化调整选举,为切实做好优化调整选举工作,连日来...

高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