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了渴的小山村 茶园产值翻一番

四川日报 2018-11-06 06:08 大字

看一线

11月1日下午,记者抵达新寨村时,驻村干部李玉刚正在和部分村民测试刚刚接通的自来水供水设施。

三年前,省水利厅开始对口帮扶宜宾高县落润乡新寨村。按照计划,今年底,这个小山村就将实现整村退出。

□本报记者 王成栋

找穷根:

水源不济,茶园产出仅为正常值六成

新寨村地处乌蒙山区腹地,2015年初的统计显示,全村958人中,有174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超过18%。

但2015年8月,省水利厅开始对口帮扶时,有人根本不敢相信新寨村是贫困村。“我看了资料,全村有1500亩茶园和866亩耕地,人均有约1.5亩的茶园和接近1亩的耕地。按理说,有这样的条件,不应该穷。”带着疑问,省水利厅人民渠一处技术员李玉刚来到新寨村担任驻村干部,开始了摸底。

然而,调查结果让李玉刚大吃一惊:新寨村的茶园,每亩年产值不到两千元,只相当于其他地区六成左右;866亩耕地中,超过四成是只能种植玉米、高粱的旱地,剩下的耕地,产量和产值同样只有全省平均值的六成。

产值为何这么低?落润乡的农技员来看过后给出答案:新寨村的茶叶品种老化,需要更新;其他农作物生长期灌溉不充分,影响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灌浆。

村民们也有“苦衷”。新寨村村主任梁盛勇坦言,迟迟不更新茶叶品种,是因为“品质好、产量高的茶叶需要更多的水”,同样,当地也没有多少水能用来灌溉田里的庄稼。

缺水,是阻挡这个小山村致富的“绊脚石”。

摘“穷帽”:

茶园产值翻一番,家家喝上放心水

必须把水引过来。李玉刚这个想法刚说出口,就被不少村民质疑:你从哪里找水?

新寨村地处半山腰,全村的灌溉全靠4口山坪塘。村民们吃的水,主要是小水窖拦蓄的雨水。“有时候人都吃不上水,庄稼就更不说了。”梁盛勇说,村里此前也试图找水,但不是水源太远,就是不够稳定。

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的技术员勘察后给出方案:多拦蓄雨水。“新寨村年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之所以缺水,是因为地表拦蓄不够。”李玉刚表示。

随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新寨村的4口山坪塘得到清理,蓄水能力提升了接近一倍;同时,依据村里6个村民组的分布,10口大型水窖、5口蓄水池以及两个集中供水站陆续建成。2016年,前述工程全部竣工,新寨村的茶园基本扫除了灌溉盲点。

有了水,新寨村人逐步更新茶种,目前,全村已有1000亩茶园完成换种。借助新增的水源,村里还新增了1000亩茶园和油茶。

去年,换种后的茶叶开始陆续上市,茶园每亩年产值已突破4000元,是此前的一倍以上。茶叶的产值高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今年前十个月,全村人均收入已经接近9000元。

“这就是我们敢说年底退出贫困村的底气。”李玉刚说,庄稼喝饱了之后,如何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成为工作重点。去年,两处小型自来水厂拔地而起,经过一年左右的修建,20多公里水管基本把全村家家户户连接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在水质、供水稳定性上做文章,修建应急水源,提高新寨村抵御水旱灾害的能力。”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高县经信科技局扎实推进作风建设

晚报讯近段时间,高县经信科技局认真贯彻该县“作风建设既工作落实年”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健全...

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