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哺乳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宜宾日报 2018-07-31 01:03 大字

□高县大窝镇畜牧兽医站 钟毅

仔猪黄白痢病原为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肠毒素是导致仔猪黄痢的直接因素,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仔猪白痢又称为迟发性大肠杆菌,是10----30日龄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一、病因

1.圈舍环境卫生条件差,气候多变以及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

2.怀孕母猪分娩前期管理不到位,使母猪发生了乳房炎或者乳房结块,仔猪出生后吃了低劣的母乳而下痢;

3.母猪分娩时,由于母猪外阴清洁不彻底,带有细菌,出生时感染了病菌;

4.由于刚出生的仔猪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先天免疫力差,.高产仔数较多不能及时从母猪获得抗体导致下痢。

二、流行特点

一年四季都会发生,黄痢多发生于出生后2—3天,先一头患病,然后传染全群达到90%,白痢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冬季和炎热季节气候剧变是本病的诱因,仔猪白痢是一种菌群失调症。

三、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以急性卡他性胃肠炎,剧烈水样腹泻,迅速消瘦脱水,排黄色或黄白色粪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仔猪白痢是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排腥臭乳白色粪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四、病理状况

仔猪黄痢尸体严重脱水状态,颈腹部及皮下水肿,胃肠道膨胀,充满酸臭的白色黄白色或混有血液的凝乳块,脾肿大,心肝肾变性坏死灶。仔猪白痢尸体消瘦脱水,小肠肠内有灰白的糊状内容物,气味腥臭,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五、仔猪黄白痢的防治

1.预防:(1)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怀孕母猪在预产期15---30天接种仔猪大肠埃希氏病三价灭活疫苗;在母猪妊娠最后两周日粮中添加动物脂肪和玉米油,有助于提高仔猪对脂肪和糖原等能量的储备,使仔猪出生适应新环境,增强对外来疾病的抵抗和减少应激反应。

(2)分娩前保持圈舍清洁干净,将母猪乳房及阴户清洁消毒,减少仔猪出生感染疾病;

(3)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使猪只产生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总之预防仔猪黄白痢一方面要加强母猪饲养管理及仔猪的保健,另一方面重点放在提高仔猪自身的抗病能力上。

2.治疗

(1)抗生素治疗:可选用庆大霉素,黄连素,新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痢菌净等药物配合收敛止泻助消化以及缓泻药治疗。

(2)中药治疗:苍术15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共为细末拌料饲喂母猪,每天一次,一次30---50克,仔猪饲喂15—20克连续饲喂2—3天。

参考文献:《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第36卷228期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材《猪牛羊养殖技术》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猪生产学》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知识(畜牧水产类)

工作研究

新闻推荐

省政府督查组向宜宾市反馈督查情况

本报讯(记者秦莉萍)按照统一部署,7月22日至27日,省政府第九督查组对宜宾市展开督查,并于27日上午在市政府召开会议向宜宾市反...

高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