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一个人站在那么高的地方

宜宾日报 2018-06-25 01:13 大字

□本报记者 兰锋

此刻回想起来,就像发生在前天——

2005年8月12日,读者热线报料:“高县庆符泡桐村小学附近,有一家副食店,长期非法生猪宰杀、贩卖……”

当时,正是防控猪链球菌病的关键时期,报社对此高度重视。

于是,第二天清早,我便前往暗访。

孤身前往

没有去过庆符镇的我,12日下午多方查询、核实了相关情况,以及线路怎么走。

但当我在庆符镇下了客车,转乘摩托车前往泡桐小学时,才发现现实比想象艰难得多。

颠簸在陡峭的山路,“摩哥”告诉我,泡桐小学在大山之巅,只有摩托车能够在狭窄的山路行进,如果下雨,摩托车都不敢上,村民进出只能走几小时山路。

尽管正是盛夏,我却没有觉得热,双手紧紧抓住摩托车后座,两眼死死盯着杂草丛生的路面,生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山去。

就这样忐忑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来到泡桐小学。

因为是暗访,我装做来学校找一个朋友。

经过几番打听,找到了副食店。

店子很简陋,一间水泥房,外墙上张贴着猪链球菌病疫情宣传单。里面摆着两个货柜,柜子摆满副食。正中央竖着一个肉架,未挂有猪肉。

山巅暗访

我买了方便面和矿泉水,叫老板娘烧水泡面,借机攀谈。

担心暴露,我只得和她闲聊,好几次将话题扯到猪肉上,又被她有意无意岔开。

这时,来了一位村民说要割肉,老板娘带着他走进旁边一间小屋,并随手将门掩上。

我以找厕所为由推门进去。

就看到一个肉架,挂着两块猪肉。在村民接过猪肉付钱时,我清楚看见肉上并未盖有章印。

我趁机问老板娘猪肉生意如何,她一个劲地说“找不到啥子钱。”

慢慢谈熟后,她告诉我,由于近来查得紧,猪肉不敢挂起卖,只能偷偷放在里屋,有人来买时现割,多余的都收起来了。

为了避免长时间不去镇上进肉,引起怀疑和应付检查,她还采取把检疫过的猪肉和自己宰杀的猪肉掺杂在一起卖的办法。

搜集好资料,我又到附近询问了几户村民。据村民们讲,“副食店杀猪、卖肉已有一年多,价格便宜,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一头多猪。”

现场有了,但如果不抓个现行,严格地说我没有完成任务。

又一个难题来了,如何尽快通知相关部门?

我拿出手机拨打市级部门举报电话。因为是星期六,是电话录音——要么等到周一将投诉转到辖区单位处理,要么直接用座机拨打举报电话。

如果用座机举报无疑会暴露身份,极有可能打草惊蛇。

一下子,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等待支援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在身上,汗水顺着脸颊往下直流,更让我焦急不安的是,耽搁越久,肉卖完了,部门来了也没用。

怎么办?怎么办!

好几次我抱着侥幸准备到村民家中打座机,走到门口被院里的狗一阵狂叫又吓了出来。

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把胸前打湿了一大片……

突然,我想起曾经采访过翠屏区一位工商干部。

还好!我保存了他的电话,问到了高县工商局的电话,问到了辖区所的电话,向值班人员举报。

工商所非常重视,马上派工商执法人员赶往现场,并通知相关部门。

面对部门检查,老板娘一味狡辩。

幸好我记下了买肉村民住的地方——在家中找到了那块肉,经检测,系非法宰杀,未检验检疫。

受益匪浅

终于,我圆满完成了采访,更让我兴奋地是,文章得了一个B稿,这是我第一次获得B稿。

时至今日,我已经从事了新闻工作13年4个月又7天,多次获得B稿和好新闻,但心中始终忘不了泡桐小学之行。

那次,是我与报社正式签约后的第一次下县采访,第一次独立下县采访,第一次暗访,第一次爬那么陡的山,第一次冒着危险与“对手”斗智斗勇,第一次协调如此多的部门查处一起非法行为,第一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制止了一起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

——第一次,一个人,站在那么高的山上!

宜宾日报复刊30周年

我与《宜宾日报》的故事

新闻推荐

高县食药监局 专项检查食品安全

本报讯(刘琼)近日,高县食药监局积极行动,成立了6个检查小组,针对三个领域,全力开展食品专项检查,确保全县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高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