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 心更通

宜宾日报 2021-12-20 00:34 大字

(上接第一版)

通了公交,还需保障群众按时能坐上公交。长宁县制定了统一的发班频次,县城至镇公交线路,首班发车时间在早上7点以前,末班发车时间在下午6点以后,平均发班时间间隔在30分钟以内。同时,延伸至乡村聚居点、学校、旅游景区的公交线路,根据群众出行需求合理确定班次和发班时间。

在开通城乡公交的基础上,对片区化经营的“金通工程”小黄车,由县财政给予70%保险补助和每车每月1000元的运营补助,扶持其继续经营,与城乡公交相互衔接和补充,满足农村群众差异化出行需求。

“在村合并之前想去赶集,要么坐摩托车,要么走路,不安全,也很不方便,现在通了公交车,出行安全多了,方便多了。”古河镇幸福村2组村民刘应贵的感言也是广大村民的心声。

幸福村公交车司机何林所说的却是另一种成就感:“自从开始开公交车以后,经常帮幸福村的父老乡亲带一些生活物品,有时在街上等客人的时候,就到市场帮他们买东西,然后车开到门口时就帮他们放在门口,这些老乡都是附近经常乘车的客人,一来二往大家就熟悉了,平均一个月要帮他们带好几千元的东西。”

断头路变环形路 村合心更合

“村子合并以后,公路形成了环形路,出行更便捷了。以前不通路,竹子的砍伐和运输成本高,农民有竹子卖也赚不到钱。路通了后,来收购竹子和竹笋的商贩就多了,购买力提升了,也带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路修通后平均每根楠竹的利润增加了五六元。”梅硐镇泽鸿村村民陈光辉对公路修通后带来的好处有切身感受。

泽鸿村是由以前的四个村合并而成。“以前,各村的村公路各自为政,有多处断头路,村与村之间不通公路。四个村合并后,全村形成了22公里的环线。村民出行方便了,沟通交流也多了,重要的是心合在一起了,更加有凝聚力,发展产业容易形成规模化的连片发展。”梅硐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村调整合并后竹产业形成连片规划发展,目前全镇有竹加工企业13家,全镇竹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左右。

长宁县有13个镇,总人口43万。建成宜泸渝、宜叙、宜宾绕城3条高速7个互通站口,成贵高铁在县城建站,是第三批四川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长宁县在成功创建成全省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样板县后,正在争创全国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样板县。

长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城乡交通一体化,不仅促进了乡村的产业发展,也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预计明年3月前所有建制村都将开通公交车。

新闻推荐

从小处着眼 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本报讯(张倩特约通讯员宋成均)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宁县从群众需求出发,聚焦交通功能、人居环境、基础教育、医疗卫...

长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长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