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他是“富有的穷教授”
侯教授为人津津乐道的洗脚图。视频截图
扫一扫,了解侯光炯更多故事。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袁婧
普普通通的竹椅、茶几、木桶,一双沾满泥浆的筒靴,一位老农模样的人正在一边洗脚、一边工作……悬挂在西南大学的这幅照片就是本期巴蜀红色珍档的主角——侯光炯。
“这位看似不起眼的‘老农’,其实是我国土壤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光炯教授,他开创了自然免耕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先河……”近日,在位于重庆北碚的西南大学侯光炯纪念馆,西南大学档案馆讲解员郑广淼将这位“富有的穷教授”的故事娓娓道来。
“今天是我的新生命开始的纪念日,从今天起,我把我的智慧、力量和生命都交给党……我要做一个好党员,一个名副其实的土壤学家和一个党所盼望的知识分子。”纪念馆收藏的1956年2月28日侯光炯入党第一天的日记尤其吸引记者注意。
侯光炯生于1905年。在战乱丛生的旧社会,他目睹了列强的横行与人民的贫穷艰辛,因此在内心播下了报国的种子。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侯光炯就长期蹲点农村搞科研,特别是在四川省长宁县一带,他一蹲就是17年,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照片中边洗脚边工作的场景,几乎常常发生。”郑广淼说。
纪念馆中还有一张记录侯光炯在特殊年代上交党费情况的照片。“从1966年到1976年,他共交纳党费1700多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然而,他自己却长期住在茅屋,衣食住行与当时的普通农民没有任何区别。”郑广淼介绍,“侯老曾说过,‘这辈子,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天塌地陷,也不能动摇这个人生选择!’”
除了党性坚定,侯光炯更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他曾长期资助工作单位4名工资比较低的临时雇用人员。此外,如果有人遭遇天灾人祸来求助他,他也从不会让别人空手而归。
“侯光炯逝世后没给子女留下一分钱,仅有的几万元存款也按其遗愿设立了‘土壤学青年奖励基金’。‘富有的穷教授’由此而来。”郑广淼说,侯老是诗人,他用一生的忠诚在大地上写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
新闻推荐
100亿元建地下储气库长宁县单体投资规模最大项目落地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颜婧宁宁)4月29日,宜宾市长宁县政府与中...
长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宁县这个家。